新华社记者叶平凡
午后的阳光斜洒向班芝兰的小巷,街面一暗一亮。老电影中的光线,使印尼首都雅加达这个最负盛名的老华人社区,市井气息与历史沧桑交织在一起。
19日这天,班芝兰与往日有所不同:售卖粽子的店铺几乎是五步一家,整个巷道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却又清香的粽叶和糯米味。
一处粽子摊前,体积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的小粽子被绑成串,惹得路人不免停下脚步买几个品尝。“这些小碱水粽叫‘吉将’,一般蘸糖吃,1500印尼盾一个(1元人民币约合1200印尼盾),”头发花白的黄老先生说。
“如果你要选那种大个的粽子呢,5000印尼盾一个,它里面包了鸡肉,味道很不错哦,”猜出记者是中国人,老先生转而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推销自己的粽子,“不过,因为卖得快,现在只剩2个了。如果想要最新鲜的,明天一大早来。”
老人家介绍,印尼华人吃粽子很讲究,光是馅料就有豆类、栗子、枣、香菇、咸蛋黄、腊肠、卤肉等好多种,米料也分糯米、非糯米等好几种,而外形除了主流的四角形外,还有枕头形等等。
印尼华人的祖籍地遍布中国各地,除了福建、广东两省外,还包括广西、山东、湖北等省份。祖籍地的多样化,加之如今他们又分布在印尼大大小小的岛屿,华人将祖籍地的传统与当地习俗相结合,衍生发展出品种丰富的粽子。以雅加达为例,几十年来棉兰、锡江、坤甸等印尼各地的华人在迁往首都的同时,也把具有当地风味的粽子带到雅城。
“印象中,老一辈的人每年端午都是自己包粽子,而现在的年轻一代因时代变迁、快节奏生活,已没几个人会包或是愿意包了。不过,即使这样,每年端午,我们也会买一些回去全家老小一起品尝,”专程赶到班芝兰挑选粽子的陈女士说,“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么!”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