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6月18日,本报以《大运河河堤遭无序取土重创》为题报道了大运河在沧州一些县(区)段遭受非法取土之害的消息。消息见报后,沧州市政府有关领导针对本报报道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彻底治理侵害大运河健康肌体的任何行为。
本报报道也得到沧州市水务部门及省南运河管理处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昨日下午,沧州水务局主管领导会同省南运河管理处主管领导及沧县、沧州市运河区水务局主管领导亲自到本报报道提到的沧县及沧州市运河区大运河某些地段的河道内现场视察,表示一定要彻底遏制住非法取土的歪风,保护“母亲河”。
汛期内叫停河道取土
昨日下午,沧州市水务局主管领导及省南运河管理处主管领导会同沧县、沧州市运河区水务局主管领导来到了本报报道中提到的沧县付家圈大桥附近的运河河道。
据介绍,本报报道见报当天,沧县水务部门就派出工作人员,来到报道中提到的仍有挖掘机挖土的付家圈大桥附近河道调查。经查,此取土窝点系非法取土。沧县水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工,恢复河道原貌。同时对此事进行进一步处理。
沧州市水务局有关主管领导在现场表示,沧州市水务局早在今年5月18日就下发了《关于加强管理、规范河道清淤取土审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各县(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为本地河道清淤取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河道清淤取土必须符合河道整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危及河道、堤防和建筑物安全,不得影响河势稳定和过流畅通。在本报报道之前,沧州市水务部门与省南运河管理处已经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也采取了初步措施。
昨日下午,站在大运河河堤上,沧州市水务部门主管领导要求沧县、沧州市运河区水务部门提起高度重视,在汛期内停止所有取土行为,对于非法取土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恢复河道原貌。
据介绍,经水务部门调查,大运河河道非法取土主要集中在临近沧州市区的区域。
河道保护机制亟待健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对于大运河及其他河道的保护已经让水务部门倾尽全力,但效果并未尽如人意。对于这种现状,沧州市水务局有关主管领导表示,这需要水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据介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河道保护有着一整套的体制,从上级到村里的护堤员,责任到人,效果明显。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体制逐渐遭到破坏,河道管理机构已经不复存在。
沧州市水务部门主管领导说,要想切实保护好河道,必须重新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机构,改变“重建轻管”的思路。现在水务部门在河道保护方面人员短缺,经费不足,非法取土者往往采取“游击战”,即使水务部门所有人员昼夜不停巡视河堤也不能保证完全杜绝非法取土现象。
保护河道,你我都有责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常年无水,一些河道,包括大运河河道里已经有群众种上了庄稼,成为“额外”田地,此外还有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违章建筑的行为。
沧州市水务部门主管领导表示,今年5月下旬沧州市水务局已经下发了严肃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水事违法活动(包括运河两岸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垦坡种植等行为)的通知。沧州市水务部门主管领导表示,保护“母亲河”还需要所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