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0日电 香港明报刊登欧阳五的评论文章称,内地在制定政策方面,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民主程序尽可能科学透明,兼顾各方利益。而一旦政策制定之后,就应像商鞅移木建信那样,让国家信用植根于社会,政行令通。
文章说,面对房价飙升,股市一波三折,流动性暗潮涌动,内地宏观调控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于是,调控手段频频祭出,但在利益鸿沟日益扩大之际,每一政策的推出,不免顺了哥情失嫂意。偏偏现在又是利益多元时代,不平则鸣,锱铢必较,成了部分内地人士的座右铭。他们以不同方式,向不尽完善或有损己方利益的策令叫阵,有时还真让有关当局收回成命。
7月1日起,内地车船税和交强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浮动费率机制将在全国推行。坊间质疑,把车船税纳入交强险的征收渠道由保险公司打理,车船税俨然成税务机关和保险公司共享的一块肥肉。北京律师更将保监会告上法庭,称交强险年“暴利”达400多亿元人民币。而后,保监会表示,将公布交强险实施一年来的经营资料,外界预料或可能会对交强险费率作出调整。
近期上海税务部门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个人所得税,便是一场典型的朝令夕改游戏。前一天上海市数个中心城区贴出强征20%所得税通知,隔一日,市地税局紧急通知,称“现行的个人住房转让所得税政策执行没有发生变化”。
无独有偶,建设部年初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征求《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次日午间就被撤下、废止,称征求意见稿不符国务院和建设部自家文件的要求。
何以朝令夕改如此多?文章分析称,一些政策牵涉面广,对接有罅隙;有的政出多门,各唱各调;有的决策过程不透明,其中又不乏利益群体的游说与主导。因此,在有违中央政策,又受到民众或利益攸关者强烈反弹之后,便出现朝令夕改现象,损害了政策的规范性、权威和公信力。
文章同时指出,当然,有些政令和举措知错而改并非坏事,今年5月,河南宝丰酒业状告商务部,称其举行的“中国畅销名酒”、“第六届中国名酒”评定的行政行为违法,商务部除自清外,决定从善如流,声明暂停酒类商品评定活动,利益攸关方于博弈中扳回一局。
文章称,众多学者认为,相对于朝令夕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是消解政策权威和执行力之大忌。譬如,尽管房地产商埋怨政府供地不足,但闲置土地还是数不胜数,大多超过使用限期,至今还被开发商所拥有、升值,便是一例。
文章说,这便让人看到多方博弈中的政策软肋。学者强调,内地在制定政策方面,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民主程序尽可能科学透明,兼顾各方利益。而一旦政策制定之后,就应像商鞅移木建信那样,让国家信用植根于社会,政行令通。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