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mangazine|名牌》杂志 > 大道/极乐

“混音”30年





  “混音”30年

  ——香港乐坛“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

  文/游威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作为香港流行文化标志的粤语流行曲,已经历了30多年的兴衰沉浮。在大中华市场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下,曾经坚挺自强的香港乐坛,也遭受着产业转型带来的种种冲击——翻版、网络下载,而更要命的是粤语文化红遍大江南北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香港这个国际都市在面临内地竞争的压力下,香港乐坛也一样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那么,是否真的粤语歌将从此衰落,甚至逐渐消亡,其实,时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不妨从它30年“混音”的发展历史,去追溯粤语流行曲的兴盛秘诀,间中低潮的原罪,及展望走向再度复兴的远景。

  所谓“混音”,其实就是指香港粤语流行曲一直本土化和国际化融合的风格,其核心是传统的广东粤曲小调+外来(包括欧西和日本)流行和摇滚音乐。这种既草根又时尚,既本土又国际的音乐路线,正如香港这个城市最具魅力的摩登风情,吸引着懂粤语或不懂粤语的华人,也缔造了30年不朽的“香江名句”。

  初创的70年代,许冠杰“咸鱼+白菜”

  虽然将粤曲小调改编成流行曲的周聪才是粤语歌的“开山祖”,但其真正发扬光大靠的却是“鬼马”的许冠杰。许冠杰1974创作的《铁塔凌云》被认为是代表香港精神的“市歌”之一,一方面,他深受披头士等西方摇滚乐的影响,音乐根底是吉他贝司鼓的Band Sound,然而歌词却非常“中式”,要么是富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怀春小调(如《等玉人》、《春梦》、《双星情歌》),要么是为香港群众抒发心声的市井民谣(如《加价热潮》、《半斤八两》),这种奇妙的化学作用,并没让许冠杰的音乐显得不伦不类,相反却同时迎合了中产阶层与劳工大众,成为“雅俗共赏”的一例经典,这道“折衷”的“咸鱼+白菜”的香港菜的确非常好味,也奠定了粤语歌发展的基本脉络。

  辉煌的80年代,顾嘉辉小调+日本风情

  与许冠杰并称的是殿堂大师顾嘉辉,学爵士乐出身的他用西方管弦乐的编配来为香港当时的无线电视主题曲谱曲,旋律是广东小调的,而乐器则是西式的,缔造了一个繁盛的“主题曲时代”,而黄沾、卢国沾、郑国江等填词人则在词中融入家国情怀,以古思今,反映香港人在急剧变革时代对历史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根。

  1984年,谭咏麟当选“最受欢迎男歌手”,揭开粤语流行曲都市化的篇章,他与张国荣、梅艳芳等巨星大量改编日本流行曲,让带有东洋味道的都市情歌风靡全港,也让顾嘉辉和许冠杰的小调从此退位让贤。

  1987年,在主流音乐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持下,一股强调“原创”的乐队潮流兴起,他们更多痴迷前卫的欧西摇滚乐和电子乐,歌词不再风花雪月,而更多批判社会现实,佼佼者包括达明一派、BEYOND、太极、RAIDAS。虽然乐队潮只是昙花一现,但在香港乐坛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香港乐坛依赖改编歌的风气,也为乐坛补充了不少新锐的创作人才。

  没落的90年代,K歌+另类摇滚

  1990年代的前半期是非常沉闷的“四大天王”年代,随着巨星引退,乐队潮没落,以人气包装而不是音乐实力见长的偶像派登场,他们除了唱粤语歌也极力推出国语唱片以打入台湾和大陆市场,并借卡拉OK这一日本的舶来品让港式流行曲传唱整个华人世界。张学友一张《吻别》全球销量可以卖到几百万张,这也是空前绝后的唱片业“黄金年代”。

  但其实“盛极则衰”,这种只要市场不要音乐的做法,虽然短期内收得盘满钵满,却种下了衰败的祸根。单一沉闷的音乐类型,让成熟人士退出消费市场,一味迎合低龄化的歌迷群,也自此犯下了香港乐坛衰退的“原罪”。

  1995年,香港商业电台有鉴于此,发起“豁达原创”革命,再次推动乐队潮复苏。虽然乐队潮仍然未能走进主流,但雷颂德、C Y KONG等从欧洲学成归来的新派制作人以及黄耀明牵头的创作组合“人山人海”,却以陈慧琳、黎明、杨千华等为试验品,在粤语K歌的“三连音”模式内,注入大量欧陆电子、BRIT POP元素,带起了一股新派Canton pop的热潮。这一热潮,虽只是形式革命,并未触动粤语流行曲已经衰竭的心脏,却至少像一剂强心针,令它拥有了再生的可能。

  千禧世纪,多元化的复兴

  “盛极则衰”的另一面,则可能是“触底反弹”,“否极泰来”。跨入到千禧世纪后的前4年,英皇等娱乐巨子以人气包装和新闻炒作的手法,继续营造TWINS、容祖儿等乐坛“传奇”,但粤语歌在这时代,不但在本土销量剧减,更失去台湾市场,甚至无法影响到长江以北的内陆地区。粤语歌,完全成了香港和广东等粤语地区“自娱自乐”的地域文化。

  2005年,粤语流行曲的深厚底蕴在一股“80年代”的怀旧浪潮中厚积薄发,许冠杰、徐小凤、达明一派、草蜢、太极等一批经典巨星复出开演唱会,让红馆再次成为欢乐的海洋。虽然唱片难卖,但演唱会却一票难求,间接为粤语流行曲找到另一出路。当年,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便以“向八十年代致敬”为主题,继往开来,寻觅音乐新路向,请来资深音乐人周启生复出抒发经典情怀,让失落多时的粤语流行曲重新成为关注点。

  老歌手的复出毕竟只是吃老本,而一班新血的冒起才是代表粤语流行曲复兴的希望,唱城市民谣的林一峰和AT17,唱高雅钢琴流行曲的蓝奕邦、王菀之,摇滚组合SOLER、R&B的方大同、假音高手侧田、草根歌后谢安琪、广东来的张敬轩……这一组风格百花齐放、实力不俗的唱作人,让香港粤语流行曲注入一股清流,并在与台湾、内地乐坛的新人比拼中,占据了个性的优势。

  而作为中坚力量的主流歌手,更深受触动,在音乐上也锐意创新。老牌歌手李克勤“登堂入室”玩起了HIFI,把香港情怀用管弦乐团与中乐团的“混音”来抒发;陈奕迅的影响力已经独步华语歌坛,他出色的唱功让《富士山下》、《最佳损友》等新派粤语歌再次成为内地人唱K的热门;而古巨基则玩“游戏”“动漫”“人生”等概念,让流行曲变得没有那么肤浅。

  值得一提的是,巨匠填词人林夕、黄伟文在这2年中,抛弃情爱俗套,用歌词譬喻点化人生,《富士山下》、《落花流水》、《观世音》、《前程锦绣》等一系列非情歌或以情歌喻世的杰出作品,让粤语流行曲经历“低龄之谷”后,再次走向人性深度的光明之路。

  当然,在回归十年之际,各方大举庆祝的香港乐坛并未解决根深蒂固的市场占有问题,如何既巩固本土市场,又扩大外地市场;如何迎接国语音乐强大的挑战;如何保持香港本土情怀又不固步自封?这将是香港乐坛每一分子和关心它的志士的使命。(来源:《名牌》杂志)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许冠杰 | 达明一派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