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昨天上午,广东公布九江大桥撞塌事故原因初步调查结果。参与技术鉴定的专家小组认为,发生事故前桥是安全的,桥梁设计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称修复的首要工作是清理河床,未来修复中可能要炸掉两个桥墩重建。[点击进入专题:广东九江大桥被撞桥面垮塌] |
记者昨日搭乘渡船体验。任传富 摄 |
广东公布九江大桥撞塌事故原因初步调查结果 |
广东公布九江大桥撞塌事故原因初步调查结果
坍塌不关桥的事 修复要炸两桥墩
时报讯 (记者 幸琦昕 李鹤鸣 实习生 赖瑜嫦) 昨日上午11时,“6·15”九江大桥船撞桥梁事故技术鉴定组新闻发布会在广州江湾大酒店召开。会议公布评审结果,明确船撞桥事故发生前桥梁结构处于安全状态,事故原因是南桂机035号船舶偏离航道,误入非通航孔,直接撞击23号桥墩,致使九江大桥坍塌。至于是否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专家小组会继续进行综合调查。
昨日,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报,经初步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船舶航行中突遇浓雾,船长疏忽了望,采取措施不当所致,是一起船撞桥梁的单方责任事故。
省外专家超专家组半数
6月19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技术安全鉴定勘察组邀请广东省内外专家成立专家组,在佛山市召开国道325广东九江大桥技术评估会议。专家组由全国知名桥梁专家、设计大师孟凡超、廖朝华任正、副组长,交通部总工程师周海涛教授级高工、同济大学姚玲森教授、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蔡国宏教授级高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吴明远高级工程师等12名专家任组员。据陈冠雄介绍,为了避嫌,本次技术安全鉴定勘察组专门聘请了广东省外专家7名,超过小组人数半数,以避免出现本地专家为此次塌桥事件以技术原因开脱。
坍塌原因
九江大桥不是“豆腐渣”
昨日上午,陈冠雄、廖朝华、姚玲森出席会议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针对陈冠雄从桥梁角度对事故原因的陈述,有记者质疑:船撞桥事件与桥梁本身的设计和质量是不是毫无关系?姚玲森明确表示,发生事故前桥是安全的,桥梁设计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在我国,主航道需要通过国家检测:3000吨的江海轮及1200吨的横向撞击。但不同河流的桥梁有不同标准,分一到六个等级。作为一级航道的九江大桥离江面22米,设计时要求径宽80米。2孔间160米通航孔岸通过江海轮即主墩按横桥向船舶撞击力1200吨进行防撞设计,并且考虑到小型船只和漂浮物撞击的可能,南、北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吨进行设防,其防撞等级通过国家标准,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
撞一柱塌四跨如“多米诺骨牌”
那为什么1座桥墩损坏,会引发4跨200米的连环断裂呢?姚玲森解释,九江大桥是连续钢梁桥,每一跨的钢梁都连在一起。重达上千吨的桥梁架在桥墩和桥柱之上,其工程设计,桥孔间距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姚教授用手比划着说,本来2个桥墩支撑一段1000多吨的桥身正好,现在其中一个断掉了,这1000吨的重量就转移到旁边的桥墩上,桥墩支撑不住桥身自然会塌下,数千吨桥身塌下来的冲击力巨大,会影响其它桥身桥墩的稳定性,因此就出现了连锁反应,相继垮掉。所以,23号墩断了,24号随之倒了,25号墩也受到牵连。当3墩4孔200米的桥身相继跌入江中,直到桥身顶住河底,余下的桥身保持了平衡,26号墩才撑住了,虽没有垮但也出现了裂纹。
不能说中国的引桥不经撞
“6·15”事故并非由主桥引起,而是引桥造成的。有记者质疑,我国的引桥都不经撞。廖朝华澄清说,这起事故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引桥不经撞。世界上对通航孔和非通航孔的设计要求并不一致,我国对非通航孔的防撞度是超前的。引桥的防撞度确实小于主桥,这是需要航行规则和管理来解决的矛盾。我国对通航口有明确规定。而对于非通航口,根据不同河流的水域情况区别考虑。
非通航孔船撞桥事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防撞也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廖朝华认为,单从桥梁上找问题来解释事故原因是不科学的。船撞桥事故是“风险概率事件”,不能避免,只能通过设计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修复工程 清理河床很艰难 或会炸掉两个墩
廖朝华认为,修复的首要工作是清理河床,要把河床上的24、25号墩清理干净。修复桥梁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保持26号墩的稳定。因为河床流速大,对桥的冲刷使26号墩变形,受损严重。万一处理不当,会引发新的隐患。廖朝华强调,桥梁的修复要统筹考虑,由于26号墩已经损坏,未来修复中可能要炸掉重建;同样由于桥梁是连续梁,不排除经过检测后,27号墩也要炸掉的可能性。
他还表示,清理河床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清理期间的时间安排必须科学,以保证质量。
打捞工作进展不大牵动同行关注
广州打捞公司愿意一试
时报讯 (记者 李鹤鸣) “6·15”失踪落水车辆的打捞工作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昨天下午,广州部分专门从事潜水打捞作业的公司向信息时报表示,他们迫切希望打捞现场能够有好消息传来,如果有关部门同意,他们可以不计报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帮忙。
他们表示,自己虽然是私营小公司,但也有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潜水员,昨天上午还专程前往查看打捞现场的水情,随后他们曾到九江海事处和战备码头等地找到事故抢险指挥部工作人员,声称可以不计报酬帮忙,尝试下水探摸失踪车辆,但工作人员婉言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老潜水员析打捞困局三大难题
时报讯 (记者 李鹤鸣) 九江大桥的打捞工作牵动了国内众多打捞业者的目光。自称有着30多年潜水经验、拥有四星级潜水员资格的广州市民赵先生昨天致电信息时报,谈了他对目前打捞进度的看法。他认为,西江水深水急是客观事实,但并非不能克服;打捞的设备已经足够,但方案需要改进;如果把几种办法有机结合起来,也许很快能将落水车辆打捞出水。
潜水员无法战胜西江水吗
赵先生称,他过去是海军部队的潜水长,从事潜水工作已有30多年,具有丰富的潜水经验,过去最深曾下潜过50多米,最近还曾在九江大桥上游的一座大桥下执行过潜水摸查沉船和水下录像的任务。针对西江近期出现的高水位、大流量水情,赵先生表示昨天实地观察时发现水势已趋于平缓,派遣潜水员下潜探摸应该没问题。他表示,由于是同一航道并且距离较近,上次他在九江大桥上游获得的潜水摸查经验可以参考。他表示,九江大桥段西江水水深36米,而他上次最深曾下潜到30米,当时西江水虽没有很大流速,但江水同样浑浊,越往下潜浮力越大。于是他先用重物将一段钢缆固定到江底,自己再跳进入水篮,抓住钢缆下潜到西江水底。
为何打捞工作总是不成功
此前,打捞工程队先后使用了潜水员下水探摸、搜刮式摸查、磁力吊等方案,但均告失败,昨天刚刚启用的大抓兜捞了一天也没有捞到一辆车。对此赵先生表示,水下摸查是整个打捞过程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通过摸查可以基本确定水下沉船(沉车)的基本类型、大小、位置、方向、状态,了解它在水下的结构、完整度等。如果没有摸查或无法摸查就草率进行打捞,要么会对水下的沉船(沉车)构成损坏,要么在打捞过程中出现掉落甚至断裂,要么捞上来的根本就不是想打捞的物体,让打捞进度和成功率大打折扣。
想尽快打捞还有没别的办法
赵先生表示,目前打捞现场的设备应该说已经齐备,技术水平也是一流的,但多种方案都没有奏效,一方面的确有水流速度太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有点急于求成,对水下物体的情况不了解,制定打捞方案时细节和意外考虑不够周全。
他建议,是否可以将几套方案结合起来,如声纳、金属探测仪、潜水员水下摸查与搜刮式摸查相结合来寻找失踪车辆疑点;将磁力吊与入水篮相结合,用磁力吊在水下找到并固定住沉车,潜水员下潜到水底系上钢缆,可以加大打捞成功的几率。
战备渡口今开通收费分成一二四
时报讯 (记者 黄超 何华高) 据佛山市公路局副局长胡拯民透露,今天早上6时起,九江渡口将正式通航,届时,因九江大桥坍塌而中断的交通暂以渡船形式恢复。九江渡口营运时间定为每日6~19时,每隔半小时对开一艘渡船,过渡费收费标准分别为摩托车4元,自行车2元,行人1元。
昨日下午3时30分左右,九江战备码头公开试航,一艘航号为“粤肇庆车1802”的渡船从九江北岸渡口出发,12分钟到达南岸渡口后安全返回。
半小时一趟两岸对开
胡拯民告诉记者,省物价局19日批复了九江战备码头渡口过渡费标准的请示,九江码头通航后,渡运对象为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和如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收费标准将实行一二四原则,摩托车为4元(如乘坐2人需加收1元)、自行车为2元、行人为1元。胡拯民表示:“我们原本打算不收行人的过渡费,但考虑到如果不适当收费,很可能形成行人无事闲坐着渡船来回观赏的局面,给其他有需要的人造成不便,所以决定适当性地收取1元费用。”据了解,渡船送客时间初定为每半小时一趟,南北两岸码头实行2艘渡船对开,每天可以对开26船次,高峰期可能加开第三艘渡船,过渡人数奇缺也有可能延长过渡的间隔时间。
桥修复渡口未必关
“目前渡船的运送能力都很宽松,数次试航都没什么问题,正常情况下2艘船可以保证每天运送摩托车3000车次。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这3艘船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如果实际情况一旦超过我们的预计情况,我们可以随时再从其他地方加调船只。”胡拯民表示,“如果大桥修复后,若市民仍有需要,我们很可能会继续开通该渡口。”
九江渡口自1988年九江大桥建成后便停止了渡口运输,后被国家列为一级战备渡口至今。
老码头安全否?
码头上开坦克都没问题 方形船体不侧翻不倾覆
“码头这么多年没用,有人担心安全问题,其实为保证通航安全,我们已经准备了6天时间,对码头重新评估,检测结果显示码头完好无损。这本身就是一个战备载重码头,安全系数很高,码头上开坦克都不会有一点问题。”胡拯民向记者陈述了战备码头通航后在安全上的几点保障:首先在码头开通前,航道、海事部门分别对航道水深、助航标志等安全设施进行了评估,结果完善;水利、安监、港航、海事等部门也对码头设施、渡船都进行了安全检测,均合格。其次渡船采用的是方形系数船体,即使发生问题,渡船也不会侧翻或倾覆,船底会像不倒翁一样始终朝上。另外渡船上都配备了必要的救生设备。
打捞工作第五日 抓斗船上阵惜铁手无功
时报讯 (记者 黄超 何华高) 昨天,“6·15”失踪落水车辆的打捞工作进入第五天。在数日打捞宣告失败后,一艘吊着大机器爪的抓斗船昨日上午“披挂”上阵,最终仍是无功而返。
此外,有媒体在网上报道称一上午7时和下午3时分别捞出一辆小车。记者就此向负责打捞工作的广东省海事局官员核实,该官员表示:“到现在为止根本没捞出过什么车,那些说法纯属谣言。”
昨日上午10时30分,失踪者家属十多人前往顺德殡仪馆认尸,但由于出水浮尸高度腐烂难以辨认,家属二次认尸仍无果而终。家属的悲痛心情无以排解,于昨日下午前往江边祭拜遇难的亲人。
此外,为进一步确认浮尸身份,佛山警方已派员前往顺德、广州和江门等地采集失踪者家属的DNA样本。(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