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与甘肃省签订合作协议
用马铃薯炼“汽油”
晚报讯 在上海科研人员的眼里,盛产于西部的马铃薯浑身都是宝。昨天,记者从东方科技论坛获悉,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日前与甘肃省科技厅、甘肃定西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马铃薯一体化生物炼制技术”,并在当地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
生物炼制技术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石油会枯竭这一事实,让科学家把目光瞄准了各种生物质原料;而包括塑料在内的各种材料,其来源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生物质原料,而非污染环境的化石原料。在美国,生物质原料多来自玉米,巴西人用的则是甘蔗。在我国,炼制哪种农产品比较合适呢?
“相比被很多人看好的玉米,马铃薯耐旱、高产、种植面积更大。在西部,农民可以利用荒地,可以套种,发展前景很广。”该所所长姜标表示,“从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来看,马铃薯目前也优于玉米。”
选中研发对象后,上海科研人员又提出了研发思路:把马铃薯生物精炼当作系统工程,从育种、栽培、收获、运输到工厂发酵、废渣余能的利用要环环相扣,使整体利用技术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这一工程中,马铃薯会生成燃料乙醇、乙烯、乳酸等多种物质,最终转化为包装材料、工程塑料、纺织品、香料等产品。其中,用马铃薯炼制的燃料乙醇堪称 “马铃薯汽油”,因为与“玉米汽油”一样,它们都是汽油的替代品,而且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针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从马铃薯中提取燃料替代部分汽油,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 □记者俞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