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挑着空桶到处找水。
本报记者 赵亚辉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雨。”
我来到“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行动的第一站——范长江的故乡四川省内江市,听到最多的是人们对于这场大雨的欣喜。
自上周开始,一场连阴雨淅淅沥沥下了七八天,“这对于40多天没有下雨、遭遇了冬春夏三连旱的内江来说,真是比油还要珍贵。”内江市政府农办副主任李扬告诉我:“去年,内江遭受了50年不遇的大旱,旱情覆盖全市100个乡镇,受灾人口188.83万人。
今年以来,内江又连续出现了冬干、春旱和严重的夏旱。旱情范围已经覆盖全市106个乡镇,有227.8万人受灾,占农村总人口的65%。”
6月20日以来,我走访了内江市的多个乡村,发现这场迟到的“及时雨”虽然让旱情有所缓解,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雨 后
村民挑着空桶到处找水
在资中县双河镇猴子店村,一大片干裂的土地格外显眼。我在这里遇到了66岁的老人申天喜,他正肩挑着两个空桶,从这里经过。
从2月起,吃水就非常困难,申天喜每天都要挑着桶漫山遍野去找水。从上个月起,政府开始送水了,饮水问题有一些缓解。但这几天下雨,送水用的水池脏了,送水就停了,他又得漫山遍野去找水了。
我在资中县看到,很多乡村的小池塘都是全空或者只有一个角落略有积水。
在整个内江市,工程蓄水目前严重不足。李扬说,全市各类工程蓄水仅18959万立方米,占计划的37%,为去年同期的47%,几乎所有水库都出现了死库容现象。
“水稻插秧期一般最晚不能晚于6月中旬,虽然现在雨来了,但是有很多稻苗错过了秧期,如果再栽种,会减产七成以上。”李扬告诉我。截至6月13日,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3亿元,农业经济损失1.75亿元。
原 因
气候变暖温度升高
这两年,气候明显变化。这是当地人都能感受到的事实。
根据从气象局获得的统计资料,在2007年上半年,内江的气候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是气温偏高。2007年1月1日至6月10日期间平均气温为15.9—16.8℃,较历年同期偏高1.2—2.0℃。二是日照时数偏多。2007年1月1日至6月10日期间日照时数539—591小时,较历年同期偏多11%—24%。三是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土壤墒情差。2007年1月1日至6月10日期间降水量128—203毫米,比历年偏少27%—43%。
应 对
抵抗天灾需要未雨绸缪
“气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必须有应对的方案。”中共内江市委书记叶壮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无望栽插水稻的稻田和30万亩“小老头玉米”进行改种,并增种40万亩二季玉米、50万亩大豆,预计可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8亿元。
临时的应对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灾情发生前的未雨绸缪。内江市痛定思痛,决定全面实施小微水惠民工程建设五年攻坚战。“实施小微水惠民工程,解除缺水之苦,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叶壮说。
李扬告诉我,“实践证明,砖砌化田坎等小微型水利设施在抗旱中曾发挥突出作用,显示了保水蓄水、抗旱减灾的综合功能。”
按照内江市政府计划,2008年底前,将基本解决582个严重缺水村的生活用水问题;2010年底前,解决953个一般缺水村的生活用水问题,基本解决生产用水问题;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小微水惠民工程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