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速写熊和生
百花盛开的5月,笔者来到位于贵阳市药用植物园的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采访。
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郝小江博士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贵州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也是少数民族运用医药最多的省区之一,目前全省重点中药品种占全国重点普查数的89.6%。作为贵州民族药高技术现代产业的技术依托,实验室本着“规模小、硬件好、队伍精干”的建室原则,系统研究我国尤其是贵州传统民族药的活性成分,开发利用民族药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培养民族药化学方面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中药及民族药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贵州资源——化学——生物活性筛选相结合的天然创新药物研究体系。
实验室坚持开展贵州民族药化学与药理活性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在科技部973预研项目和贵州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的支持下,通过与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联合攻关,先后完成了500余种贵州传统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制备,经部分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分离、结构测定、衍生物合成等手段,制备了400余个纯化合物,涉及生物碱、萜类、甾体、黄酮、香豆素等典型的天然产物类型,并建立了贵州民族药用植物化学库。
上述研究为“十一五”期间深入探讨贵州传统药物中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发现创新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了聚焦的研究对象和坚实的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5年来,贵州省党政领导对这个实验室倾注了真情的关怀,分管书记和省长多次到实验室考察,中科院副院长陈宜瑜、白春礼、院、局领导及一批知名科学家先后到实验室检查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这里已成为国内有特色的民族药物化学研究实验室之一。
作为省、院共建的重点实验室,科技人员将引进、消化、吸收本领域国内外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放在工作的首位,先后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国际先进的靶点和模型,从民族药物中相继发现了抗肿瘤、抗老年痴呆、抗乙肝病毒等药理活性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化合物。
在昆明植物所和昆明动物所的主持下,该实验室参与了拥有其知识产权的抗老年痴呆一类新药芬克罗酮的合成工艺优化和规模化合成原料药的研究,该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进行临床试验批文;该实验室与贵阳中医学院合作,在中医临床长期用药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等研究方法,完成了中药新药芍石护睛胶囊的临床前研究。
只有长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事业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实验室把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引进博士6名,作为实验室青年科技骨干;2002年与贵州大学共同申请了贵州省第一个博士学位点;先后与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利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地球化学所、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培养基地,共同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联合培养)博士生9名、硕士生70名。
目前,根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要求和省“十一五”科研计划要求,这个实验室已把民族药物化学库建设列为重点,因为这是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