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介寿(左)、黎磊石兄弟俩仍工作在临床一线,每周门诊一次,做手术两至三台。新华社发
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的黎介寿、黎磊石兄弟,从医半个多世纪,破解多项世界性医学难题,分别成为享誉世界的普外科和肾脏病专家。
黎介寿、黎磊石和他们的哥哥黎鳌(两院院士、我国烧伤医学主要奠基人、原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8年前去世)是享誉中国科学界和国际医学领域的院士三兄弟。他们出生于湖南浏阳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丧父,都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
打破亚洲小肠移植零记录
器官移植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学研究的每一步都艰辛异常。仅动物手术后存活24小时这一难题,黎介寿就苦苦钻研了近1年。每天晚上,他都守在猪圈,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人称“猪爷爷”。
1992年2月14日,黎介寿终于取得亚洲首次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从此结束了4年多与猪“相依为命”的日子。
两年之后的3月12日,黎介寿为短肠综合征患者杜新平成功移植250厘米异体小肠,打破亚洲小肠移植“零”的记录。
浙江女患者陈航仅有30厘米小肠,为正常人的十五分之一。在黎介寿治疗下,她靠肠营养支持生下健康女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依靠肠内营养怀孕生育的“无肠女”。
世界著名外科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瑞克对黎介寿说:“您是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我们敬佩您。”
国际医学论坛上的中国声音
在哥哥攻关小肠移植之时,弟弟黎磊石就已填补国内外肾脏病领域的多项空白,成为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和创始人。
1978年,从事了20多年热带病和血吸虫研究并已在国内拥有权威地位的黎磊石,决心涉足肾脏病临床研究这一全新领域。那时,许多发达国家不把中国的医学发展看在眼里。黎磊石去澳大利亚参加第二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术会议,作为中国代表,他只能听会,没有发言和宣读论文的资格。
在世界上首创吸附疗法,成功治疗“脂蛋白肾病”……这些年,黎磊石在肾脏病领域填补了6项国际空白,使我国肾脏病研究和治疗跨进世界先进行列,他也因此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和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
2005年3月,第十届国际血液净化学术会议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闭幕大会上,伴着黎磊石洪亮的声音,巨大的屏幕上现出令人骄傲的文字“血液净化术在发展中国家的未来——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验”。
面对病人需要,我别无选择
这些年,黎介寿、黎磊石倾心培养了320多名博士后、博士、硕士医学人才。黎磊石因病需做颈椎手术,他一再叮咛医生:“如果我的脖子手术后不能动了,请你们给它一个合适的体位,好让我给学生们讲课。”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志红是黎磊石悉心培养的学生之一。有人问刘志红为什么不留在国外发展,她回答说:“导师告诉我,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人,活着就要当‘争气派’,为祖国争气,为中华民族争气!”
黎介寿温厚儒雅,黎磊石秉性刚烈。虽然兄弟院士性格迥异,但他们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却高度一致。一位患肺癌、肺气肿的病人突然窒息,黎介寿当即口对口为其吸痰。当医护人员担心他的安全时,他平静地说:“我是医生,面对病人需要,我别无选择。”
据新华社南京6月13日电
引人注目的院士之家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录中,父子院士有严济慈和严陆光(未注明者为中科院院士),田绍武和田中群,谢家荣和谢学锦,杨廷宝和杨士莪(工程院院士)等。父女院士有李四光和李林。兄弟院士有梁思成和梁思礼,冯友兰和冯景兰,汪德昭和汪德熙,冯康和冯端,王守武和王守觉,杨福愉和杨福家,李德仁(两院院士)和李德毅(工程院院士)等。3兄弟院士有黎鳌(两院院士)、黎介寿和黎磊石(均为工程院院士)。堂兄妹院士有唐孝威和唐孝炎(工程院院士)。夫妇院士有钱三强和何泽慧,张文裕和王承书,曹天钦和谢希德,吴仲华和李敏华,周廷冲和黄翠芬(工程院院士),闽思泽和陆婉珍,谷超豪和胡和生,邹承鲁和李林,徐光宪和高小霞,何炳林和陈茹玉,王阳元和杨芙清,许国志(工程院院士)和蒋丽金,陈竺和陈赛娟(工程院院士)等。(来源《大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