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昆明6月24日消息(记者陈鸿燕)昆明市最新公布的《2006年昆明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滇池外海水质由Ⅴ类下降为劣Ⅴ类。《公报》分析,大量的废水通过滇池入滇河道进入滇池,是造成水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入湖河道是滇池的天然屏障,也是滇池的主要补给水源。
由于沿岸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沿岸乱扔、乱倒垃圾和乱排污水、偷排污水等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非常突出;河岸乱建、乱盖、乱占等行为也屡禁不止。
“九五”以来,国家就把滇池列入了国家重点治理“三河三湖”。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共投入47元资金,采取了一系列生物、工程综合治理措施。但十一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也随之猛增。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指出:目前滇池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流进滇池有二十多条河流,要对它们进行处理,不要让污水再流到滇池。而且还要有分流,两百公里雨污管道要进行清理,还有各个小区要进行中水回用,才能够解决污染。
城区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较低,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不足则是滇池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昆明主城区现有的6个污水处理厂每天的处理能力是55.5万吨,而每天的污水排放量是70万吨,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和雨污混合水进入河道。重点监测的19条进入滇池的河流中,95%以上的河道水质为劣5类。长期关注滇池治理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心芳认为,在加大滇池综合治理力度时,必须狠抓源头治理。
“因为昆明市在滇池的上游,工业的废水、生活污水都要排到滇池去,不百分之百处理是不行的,生活污水要必须百分之百二级以上处理,这样才能提高它的治理效果。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污水治理,污水经过治理最好回用到工业生产上,循环利用,不下这样大的力量的话,滇池改善是很难的。”
滇池保护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一五”至2010年,昆明市将逐步完成滇池主要入湖河道及辖区内其他河道整治,力争做到“一年一变样,三年不黑不臭,五年水变清”。最近国家发改委也原则同意云南省提出的滇池治理方案,预计投资80亿以上对滇池的截污、治理、环保等等包括周边进行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而这些治理目标的实现,除了实施必要的工程项目外,还有赖于保护昆明全民市民的共同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