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托起的新跨越——记贵州宏福总公司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春末夏初,上海克硫科技开发公司专利使用权的成功转让,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宏福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浩明兴奋不已。
“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在宏福总公司成功实现工业化运用后,宏福总公司、华电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煤科院四家决定组建上海克硫科技开发公司,出售核心专利的使用权。
尽管这是单小生意,但它却标志着贵州宏福总公司从单纯卖产品向既卖产品又售专利的战略构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从6:1到1.5:1
国家“八五”、“九五”期间投资58亿元建设的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装备精良,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在建设之初就被国内同行誉为中国磷化工企业的“旗舰”,国外大型企业也将其定为中国市场未来的主要竞争对手。可投产不足两年,企业就步入低谷。2000年底,这个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账上只有令人难以置信的180多万元,职工只发70%的工资,几十家单位上门催债。国家投资58亿多元,而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足10亿元,投入产出比仅为6:1。
宏福的成败,不仅关乎贵州形象,更关乎刚刚起步的中国磷化工行业的前景。宏福的现状引起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国家及时对宏福实施32亿元债转股政策,并批准重钙改磷铵项目。省委果断决定调整公司领导班子。
新班子带领公司干部职工背水一战,振兴宏福。提升质量水平、提升科技含量、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降低增量投入,走高效复合化、功能细分化、有机生物化、环保绿色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经过一系列改革,企业两年内实现达标达产。2002年生产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6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1.7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73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
企业虽已冲出困境,但仍站在危险的边缘。58亿元的投入,固定资产使用率不足60%,大量资产的闲置使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必须用科技盘活闲置资产,才能实现四两拨千斤。宏福公司请来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经过7天论证,决定在洋设备上下功夫,通过产学研结合,实施磷酸快速萃取。几十万元的投入,换来磷酸产量从年产30万吨提高到40万吨。在对进口设备消化吸收基础上,实施创新,新上一套磷酸设备,国产化率达99%,使磷酸产量达到90万吨,突破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引进先进科技,让企业站在“巨人”肩头实施跨越。企业引进四川大学专有技术,把磷酸二铵与磷酸一铵联产成套技术与“料浆浓缩工艺”嫁接到使用传统工艺的大型装置上,实现年产60万吨粒状磷酸二铵与年产20万吨粉状磷酸一铵联产。
该项目成功达产,创造了几个中国之最;国内规模最大(年产20万吨粉状磷酸一铵)、建设时间最短(128天)、达产时间最短(65天)、质量最好(产品全部达到国际标准)。年产值达2.5亿元,一年之内收回全部投资。接着宏福总公司又新建一套磷酸一铵装置,使磷酸一铵的总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
去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8.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3.4亿元。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5:1。
从引进消化到吸收创新
湿法磷酸净化是发展精细磷化工的基础,对这项前沿技术,几个发达国家一直实施技术封锁。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的10万吨湿法磷酸净化装置项目的建成投产,打破了跨国公司对磷化工新产品开发的垄断,使我国磷化工行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了尽快掌握这项前沿技术,宏福总公司原想走捷径,向国外购买技术。和多家跨国公司联系后,得到的答复是此项技术不转让。仅有一家公司开出4万吨装置8000万美元的高价,企业难以承受。
求人不如求己。宏福总公司与四川大学联合攻关,装置很快通过中试,并生产出合格产品。那家开出高价的外国公司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与宏福联系,商谈技术转让。宏福总公司用自主研发的成果与国外核心技术结合,投入5.3亿元人民币建起年产10万吨湿法磷酸净化装置,日产量达150吨以上。
近3年来,宏福总公司共投入研发经费4亿多元,拥有一批专利技术及专有技术,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自主研发获国家专利的WF—01浮华剂,降低了入选磷矿品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了矿山的服务年限,使精矿回收率由87%提高到90%以上。实施磷酸二铵喷浆造粒和尾气洗涤技术改造,改善了磷酸二铵的喷浆造粒效果,降低氨逸出率,提高了尾气洗涤效率,降低产品消耗,年节约成本6667.6万元。
从环保产业化走向循环经济
高耸的烟囱曾被当作企业规模的标志,而高耸的烟囱也正是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的排放口,是周围空气的污染源。如今在宏福总公司磷肥厂,高耸的烟囱已成了活性焦烟气脱硫生产硫酸的第一车间。
宏福总公司与华电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作,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于2005年8月成功建成“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工业化示范装置。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通过活性焦吸附和催化,通过成熟的化工工艺,转变成有高附加值的浓硫酸,实现资源化脱硫。
此套20万立方米烟气脱硫装置,一年转化生产产品价值1000万元,还省了过去必须支付的200万元排污费,而此套装置一年的运行费为500多万元,企业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每年还净赚近700万元。
我国每年在磷矿开采加工过程中,有近100万吨氟被排放到环境中,大大超过了我国氟化工行业当年耗用的氟资源总量。宏福公司利用自主技术与国外技术结合,并取得专利成果2项,已开工建设年产2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项目建成后,宏福公司将成为世界第一家从磷化工生产过程中回收氟资源加工高档氟化工产品的企业。
碘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国内年产量仅100吨左右,年需求量达到4000吨左右,每吨售价高达20万元。宏福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发磷矿石伴生碘资源回收技术,并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已建成年产5吨的碘回收中试装置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正在建设的两套年回收50吨碘的工业化装置,是世界首批从磷矿石中回收碘资源的装置,达标达产后可使我国碘产量大幅增长。
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也让公司尝到循环经济的好处。回收利用尾矿回水和采坑涌水,使矿山的日取水量由过去的2万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6000多立方米,每年降低成本1600多万元;肥厂实施明管化改造,处理后清水回收作为磷酸石膏再浆水,使磷铵产品水耗由2003年的15.87吨下降到现在的7.8吨,取水量由过去每日8.64万立方米下降到3.36万立方米,每年增加效益近1400万元。
4月28日开工建设的WFS装置,将使公司的水资源实现封闭循环。利用国内首创的捕收型选矿先进技术,磷肥厂酸性废水通过专用管线输送到矿山,替代硫酸作为磷矿浮选的调整剂,实现酸性废水的封闭循环。项目建成后,瓮福磷肥厂每年污水处理和排污将减少270万立方米,每年减少选矿硫酸用量4.23万吨,入选矿品位可降低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80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