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科院副院长陈竺:我们将直接进行第二代生物能源研究
6月25日,中科院与天津市政府共建的“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天津研发中心)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签字仪式,同日研发大楼在天津滨海新区奠基开工。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天津市副市长杨栋梁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陈竺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中心研究将涉及到第二、第三代生物能源,并涵盖转基因克隆等医学器官再造、转基因农作物等多方面领域。
现年54岁的陈竺出身于上海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期曾插队江西,恢复高考后以卫校文凭直接考上医学硕士,毕业后与妻子双双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并学成归国。他在血友病、白血病治疗及基因识别研究方面有多项出色成果。
陈竺曾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现已当选中科院院士1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4年,任中科院副院长7年。
第二代生物能源开始研究
《21世纪》: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成立这个研发中心的设想?
陈竺:早在三年前就开始酝酿,最早天津主管科技方面的领导,希望与科学院进行院地合作,在天津建立中科院的研究单元;中科院也在寻觅适当的领域,切入合作。
后来中央决定开发滨海新区,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该地区也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第三个经济集中增长区域。对于这块区域的发展,科技支撑是决不可少的。
《21世纪》:中心将具体建成怎样的研发机构?
陈竺:区别于以前的开发区主要以投资带动,该区域将作为技术和研发的基点,体现自主创新的精神。配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的情况下,中心在相关方面研究将大有可为。毕竟目前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到了44%,急需寻找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中心还将特别重视产业化,把科学家的好奇心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需求相结合,“一推一拉”,促进中国科技的发展。
《21世纪》:中心具体的实体情况是怎样的?
陈竺:根据协议,研发中心将在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建设占地300亩的中心园区,并建多个科研设施,其中包括一个45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
《21世纪》:中心将从哪个方向研究生物能源?
陈竺:目前第一代生物能源已经不行,用玉米等作物生产的粮食乙醇在我国已经叫停,用乙醇作燃料,直接导致玉米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饲料价格上涨,最终影响到肉价上涨。
中心将直接跨入第二代生物能源,用生物纤维素转化为能源,发展纤维素乙醇;并同时开展木质素降解利用,展开第三代生物能源的研究。由于这些原料多来自植物秸杆等废料,不会产生与人争粮的情况;利用降解材料作能源,还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克隆”是另一个研究方向
《21世纪》: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心会具体推动研发什么?
陈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是我们主要推动的,通俗地说,将来这里将做成人体零件工厂。我们在医学实践中知道,如果器官组织已经损毁,单靠药物治疗已经不行,这就需要对组织器官本身进行再造或重建,比如针对白血病我们已经可以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未来还将通过治疗性克隆等技术,进行克隆器官的移植等。
所以中心吸收了包括中科院动物所、微生物所等专家科研力量。同时,还将集成全院其他相关力量。
《21世纪》:中心专家资源已经不是问题,产业化将如何推进?
陈竺:这要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在生物领域,微生物降解材料、工业生物发酵(如酿酒)等产业化已经做得较好,会将之作为一个示范,逐渐开展。
到2010年,中心要基本形成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为主线的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布局;要攻克若干项工业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实现3-4项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从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