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种高潜质资源”
——温州信用形象重塑纪实
新华网杭州6月26日电(记者沈锡权、汪林义)浙江省温州市通过实施“质量立市”“信用温州”发展战略,已从一度遭遇的“信用危机”中走出来,重新塑造着区域信用形象。
从假货“源头”到名牌之都
自由市场、家庭工厂、购销大军“三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主一开始靠低价、回扣手段得到市场的发展路径,使温州经济发展的初期经历了粗放粗劣的“不光彩历程”。20世纪80年代,温州曾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温州市政府下决心担当起打假治劣的重任。1994年,温州市政府确立了“质量立市”战略,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质量立市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2000年,在“质量立市”的基础上,温州市政府提出“名牌兴业”战略。
2004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品牌是一种高潜质资源”的理念,把“质量立市、品牌兴业”提升到“品牌立市”的高度。温州市政府分别给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100万元的重奖。现在,每年的8月8日被定为“温州的信用日”。
截至2007年1月,温州已创出“中国鞋都”“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等3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34个中国驰名商标、32个中国名牌产品、136个国家免检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较多的城市之一。
温州银行业成为“信用名片”
温州从信用危机中“跌倒”过,也从信用建设中站起来。
2002年,温州率先开展以银行业为主要载体和纽带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采取联合打击逃废债、建设个人资信体系、开展市场化的资信评级试点等举措之后,信用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据温州市金融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徐纪平介绍,温州市在推动银行业信用建设中走好“三步棋”:
第一步,维护金融债权,建立了企业改制金融债权保全证明认可机制,明确改制企业办理开业、变更和注销登记时,必须提交经银监部门认可的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文件,避免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
第二步,严惩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环境。工商部门根据信用状况,将企业分为六个等级,对后三类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将最后一类企业列入信用“黑名单”,对其增设业务和机构、调整法定代表人等实施多项限制性惩罚手段。
第三步,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开展市场化的资信评级,提升信用价值的公认度和国际竞争力。专门成立企业信用信息交换中心,建设了有9万多家企业入库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加强了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和使用。同时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构筑了“信贷安全网”。
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统计,2006年末,温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11%,比2000年下降6.8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并连续6年实现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双降”,资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