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华衙门看政风三弊
豪华衙门正在得到处理。现在特别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豪华衙门能够泛滥成灾?具体地说,比如为什么豪华衙门之风能够盛行无忌?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官场上很少看到有人对此提出批评?为什么一直要等到中央明令严肃处理之后,各地才陆续开始动手?等等。
| |
政风一弊,是严重脱离群众。豪华衙门本来是一种耻辱,在某些官员看来,反而成为一种光荣。好像要表现自己的政绩,要改善地方的形象,就非得建设一座豪华衙门不可。他们心里想的,只是自己的政绩“纪念碑”,却忘记了群众的“口碑”。濮阳的“天安门”,重庆江津几江“国内第一豪华街道办”,老百姓有谁赞成?但是,在建设这些衙门的时候,老百姓的看法没有人听得进一句,老百姓也没有任何办法对此加以阻止。为什么豪华衙门之风能够愈演愈烈盛行无忌?原因之一,就是老百姓的看法一点也不重要,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可怕的是,这种严重脱离群众的行为,许多官员却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并不认为有什么不正常。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政风二弊,是不敢开展批评。建设豪华衙门,面积、开支超过有关规定,就是违法。这种事情并不特别复杂,只要看一看市长市委书记办公的房间是个什么标准,睁着眼睛的人大致都能判断出其中是非。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官场上很少看到有人对此提出批评?这么多年来,媒体上大小官员“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报道并不少见,为什么没有看到一个官员对这个豪华衙门问题作一点调查研究?一个乡镇,或者一个县市,在搞豪华衙门建设的时候,并不可能三天五天就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封锁消息外人一概不知。如果在动工之前,或者在上马之初,就有人提出严肃批评,那岂不是可以减少许多浪费?为什么就看不到这种批评呢?是所有的官员都十分虔诚地赞同这种贪大求奢之举,还是有许多官员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官场没有一个人反对这种奢侈浪费之风,谁能相信这种说法?所以,只能说,许多官员其实不想去惹这个是非。为什么不想去惹这个是非?究竟什么原因让他们丢失了批评的锐气?没有认真严肃的批评,在许多地方可谓政坛一景。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值得研究。这种风气养痈成患,危害极大。
政风三弊,是观望因循等待。《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24期提出所谓“体制性迟钝”,我看在豪华衙门问题上同样相当突出。其实,媒体对豪华衙门一直批评不断。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1998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就发表过一篇《豪华衙门何日休》,那是我根据在一个县级市的观察而写的。2001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再次发表我的《豪华从何而来》,议论范围就比较广些。以我的孤陋寡闻,当时看到的材料就有,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披露黑龙江某县司法机关为盖办公楼罚款定指标;《中国青年报》披露一位大学生暑假到河北某市实践,发现县法院靠“办案收入”重建部分办公楼;《中华工商时报》新周刊披露湖北某县大搞“形象工程”,鼓励上上下下去借钱,等等。近十年来,媒体一再批评豪华衙门,为什么一些地方官员却依然敢于继续兴建豪华衙门呢?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许多豪华衙门建在2006年。这到底什么原因?我看,重要的一点,就是,媒体批评再激烈,不如直接领导一句话。那些搞豪华衙门的人,没有听到顶头上司的命令,他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的。而那些顶头上司为什么竟然就没有一点先见之明?所谓“体制性迟钝”,可能是一种合理的解释。这种迟钝,等于把官员一个个都变成“事后诸葛亮”,岂不可怕?
作者 金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