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走漓江特别报道)漓水之渴(上)——缺水的危机

  本报记者郑斌 黄月波 文烨郑利平“救救漓江!”这是桂林市长,在本不应缺水的南方,在一个以山水甲天下闻名于世界的城市发出的呼唤。

  呼唤,缘起于漓江缺水。

  2007年6月,是一年四季中,母亲河乳汁最为丰盈的时候,连日的暴雨让汛期提前,洪水来袭,对漓江沿岸被淹没的地方来说,是一场灾难。

  但对承担着为漓江蓄水补水功能的水库,这场洪水,却如同久旱后的甘霖。

  洪水过后不到一个星期,漓江的多处江面上,又有河床裸露出来了。

  这种情形,让桂林即便是在丰水的季节,也时时刻刻联想到,漓江缺水的危机。

  缺水的窘迫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里的一句话,今天居然成为漓江缺水危机的写照。

  缺水的危机,已逼近漓江数年之久。

  2003年10月起,从桂林至阳朔约83公里的漓江旅游线,每天只能游览十多公里。

  至次年1月9日,水位降至140.45米,流量仅每秒8.5立方米,河道一天天萎缩,甚至载不动吃水浅的游船。

  面临全线封航的漓江,让全国各新闻媒体不约而同发出惊呼。当时有媒体形容,“即便是这10多公里的游程,船上游客不时能听见钢壳船体与江底卵石摩擦发出的刺耳声音……”

  这是漓江最窘迫的一次,但窘迫却没有结束。

  2006年11月12日,桂林东镇路水厂取水口接近警戒水位,此后水位持续下降。同年12月20日,漓江桂林水文站监测点流量减少到每秒约10立方米,迫使桂林市自来水公司启动紧急预案,密切关注漓江水位、水质变化,水源水质和自来水水质检测每天增加到12次。

  这次自来水危机,让人们意识到,漓江不仅是桂林旅游的精魄所在,它还是桂林城市供水的命脉。

  据有关测量数据显示,近年漓江在旱季最小流量低至每秒3.8立方米,而桂林城区用水现在已达每秒7.0立方米,加上沿江村镇用水,漓江同时面临城乡居民用水危机、水生物生存危机、亲水植物生存危机和农业灌溉用水危机,并威胁“百里画廊”的存在。

  漓江水危机,给桂林旅游、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严峻考验。

  天灾“人祸”之争

  漓江缺水,引发专家学者对缺水原因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争论,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是争议的焦点。

  多数观点倾向于人为破坏造成漓江枯水期延长、水量下降。

  此观点认为,漓江上游虽有猫儿山、海洋山和青狮潭三大水源林区,但经过连续砍伐和林种变异,森林合理结构被人为改变。虽然近年调查数据显示,三大林区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也逐年上升,但事实上,森林疏密度、单位蓄积量和总蓄积量却在下降,原因是,成林变幼林、密林变稀林,所谓增长的森林覆盖率,其增加的林种,多为经济林、速生林以及竹林。这些林种,对涵养水源不起作用,这类森林,无助于漓江。

  有专家以1959年森林对漓江水源补给的衰减系数进行对照,得出一个比照结论,猫儿山林区在1985年的储水能力比1959年下降了27%。

  现在的猫儿山林区,其阔叶林面积随着经济林和竹林的扩张还在继续缩减,其储水能力还在继续下降。

  同样情况,在海洋山和青狮潭林区同时存在。

  由于上游水源林结构及质量下降,导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漓江一方面是洪涝灾害频繁,一方面却是枯水期逐年延长。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漓江缺水纯属自然因素所致。

  此观点认为:漓江是雨源型河流,水量全部来自降雨,但漓江流域降雨年内分布不均,3至8月的丰水期降水量占了全年80%,而漓江河床陡、集流时间短,洪水暴涨暴落,具有很大突发性和灾害性;9月至次年2月的枯水期降水量仅占全年20%,漓江中下游地区为岩溶区,地下渗漏强、池塘蓄水能力差、地下水补给不够,因此缺水是必然现象。

  漓江持续喊“渴”

  不管是天灾论还是人祸论,漓江水环境近年来暴露出的现实问题却是专家们都一致认同的。

  洪涝灾害日益频繁。以往,漓江流域洪涝灾害一般4年1次,但自上世纪末起,频率加快了,仅上世纪90年代就经历了4次洪水,造成数亿元经济损失。

  枯水期持续延长,蓄水量严重不足,使桂林未来水资源面临严重匮乏。缺水情况下,要保证通航和取水,动辄浅滩深挖,使河床渠化,严重破坏山水自然景观、影响漓江水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

  河道缺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会日益加重。随着漓江两岸人口的增加,漓江上游、中游排污量也急剧增加。

  在漓江上游,沿岸乡镇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而桂林城区,几十年来一些数字的变化,更反映漓江的负荷越来越重。

  1949年,桂林城区人口9.5万,2006年62万,生活用水随人口增长剧幅增加。

  1978年,桂林市(地市合并前规模)国民生产总值4亿多元,1993年达到近32亿元。到2006年,整个大桂林国民生产总值达600个亿,工农业用水量成几何倍数增加。

  1973年,桂林旅游业刚刚启动,境外游客1000人不到,到1993年,境外游客就达50余万人,国内游客多达800万人。

  而2006年末统计,桂林的国内外游客量超过1300万人。为保证枯水期旅游航行的需要,漓江需保持30立方米/秒的流量,这相当于漓江逐年平均最小流量的3倍。

  建国初期,桂林城区从漓江取水的规模仅为每天2.2万立方米,到2005年,取水规模接近每天60万立方米,这还不包括上游乡镇的取用水规模。

  枯水期,旅游业通航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以及城乡居民生活争水的矛盾逐年显现。

  根据桂林市“十一五”计划的目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要达到86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要提高到36%;城镇化率要由29%提高到35%,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1600万人次以上。

  专家预测,到2010年,桂林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比现在增加15立方米/秒,2020年要增加25立方米/秒,按照现在漓江的平均流量,如果短期内上游不能显著增加水调蓄能力,届时,漓江在枯水期将面临干涸的危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

  一方面是自然环境条件,造成漓江丰水和枯水期巨大反差,一方面是上游水源林区的阔叶林面积还在继续减少,降低着上游的蓄水量。与此同时,漓江流域社会经济还在飞速发展、人口还在日渐增加,漓江水将会越来越缺,已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人工为漓江补水,成为桂林人眼前最现实的选择。

  补水的尝试,最早从青狮潭开始,现在,这座号称华南明珠的大水库,在它灌溉、发电的基本功能中,为漓江补水,已成为它第一要务。

  互动

  传统工艺在我们这一代慢慢凋落了

  网友“勇敢的心”:我看了24日的《灵渠边最后的铁匠》,文中唐师傅对打铁的执着,着实让我感动。看了你们的文章,我不禁想到,像打铁、磨剪刀这些传统手艺已经越来越落寞了,早几年我们还经常可以听到“磨剪子”之类的吆喝声,现在也都势微了。剪刀钝了,就扔掉再买一把。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传统工艺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慢慢凋落了。

  网友“cici”:我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对漓江有着特别的感情。再加上我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经常参加网友组织的徒步漓江活动。在徒步的过程中,我看到沿途很多村民不爱惜环境,往母亲河里乱扔垃圾,最让人揪心的是,有些河段还断流了。这些都让我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

  不过,我在25日晚报上的互动里了解到这次走漓江的意义所在。我放心了,因为这次走漓江并不是单纯的走,而是去为母亲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祝勇士们一路都平安,我们都等着你们凯旋。

  市民吴女士:我从6月5日开始就一直关注走漓江活动。今天我听说,走漓江的队伍快进桂林,我非常想去迎接我们的勇士。请问他们什么时候进桂林呢?我一定要去给他们送上一束花。

  编辑插话:谢谢这位热心女士的关心和关注!采访团前天已从灵川进入市区,就市区漓江段进行采访。周六上午,中心广场将举办大型公益活动,采访团的勇士们也会到场,欢迎广大市民参与,与我们的勇士交流交流,看看他们是不是黑了瘦了。吴女士,别忘了送花哦,勇士们肯定很感动的。

  市民李先生:晚报走漓江的文章写得很有水平,我们单位的人天天都争着看。每次看完,我们都要议论上好一阵子。我们特别喜欢那些介绍漓江沿岸古老文明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不但融知识、娱乐为一体,而且还能引起我们深思。谢谢晚报的记者们,没有你们去第一线调查采访,我们就不能读到这些精彩的文章。走漓江的勇士们,你们辛苦了。记者沈青见习记者申静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桂林人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