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火药桶”,零就业问题年底解决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小剑
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一个被温总理提上“两会”工作报告的现象
■一个被各地党代会均列为重点的议题
■一个有关中国社会稳定的焦点
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落实,刘和芳自杀的悲剧不会再现。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成员全部失去工作,可能意味着什么?
丈夫老冯举起锄头,劈死了妻子和13岁的儿子。然后,他喝下准备好的农药,打开了煤气……事发2006年6月,杭州市机神新村。几年前,这对夫妇同时失业,加上老冯60多岁的母亲,一家4口过着清苦的日子。难以解决的困窘让妻子和老冯提出离婚,悲剧由此开始。
而合肥市29岁的失业女工刘和芳——一位单身母亲,也因家庭无收入自缢。失业后,咸菜拌饭陪她度过了7年,自杀当天,她的锅里是一碗盐水煮萝卜。
此类家庭被称为“零就业家庭”,两年前,广东省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据不完全统计,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零就业家庭”是十几万户;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广东也达到数万户。“零就业大军”不仅包括国企下岗职工,还包括部分中青年失业者——比如随着城市扩建,郊县的农民变成了持有居民身份证的城市人。他们一方面失去了土地,另一方面难以适应城市的工作。
相对于10年前爆发出来的下岗人群,“零就业家庭”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那些下岗者中,许多人已到了退休年龄,绝对数量在不断缩小,而养老保险也开始逐步发挥作用。
“由于生活贫困,大多零就业家庭的氛围处于很低落状态,容易产生矛盾。”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处处长明宏说,“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子女,也难以获得好的教育,容易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
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曾对74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进行过调查,内容涉及监护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收入状况、婚姻状况及监护内容等情况。结果表明:超过六成的未成年嫌犯父母无业或待业。
有关专家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弱势群体的生活贫困以及生活中的社会排斥,都使得零就业家庭蕴藏着巨大的隐患,他们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火药桶”。
这一现象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开展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失业人员的帮扶!”2007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而在刚刚落幕的省、市、自治区党代会上,解决零就业问题均属“民生”热点。
南方周末记者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零就业家庭”的全国普查及就业援助工作,将于2007年7月全面启动。
据明宏处长介绍,目前,全国“零就业家庭”的具体数据尚无确切统计。但是一个覆盖全国城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已经建立——几乎每一个街道都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则建立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服务站最基本的工作是在辖区内入户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家庭就业状况。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即将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在2007年年底前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出现一户、援助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同时还要求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今年7月底将“零就业家庭”的普查统计的具体数字上报,并从八月底开始上报每月就业救助的进展情况。
在此过程中,政府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推荐就业是手段之一。其他途径还包括:“零就业家庭”成员如果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政府会提供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另外,如果你看到正在给路边花花草草浇水施肥的园丁、在交通路口协助交警的协管员以及政府办公大楼的保洁员,他们都有可能来自“零就业家庭”——因为政府财政出钱购买了这些公益性岗位。
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落实,刘和芳自杀的悲剧不会再现。失业后,她也曾向政府部门求助,但接待人员让街道派人把她拉走,街道干部说她是“疯子”。她也在天桥上摆过地摊,虽然磕着头嚷着“我赚的是血汗钱”,但依然免不了货被没收的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