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铮 通讯员 邹炜
在香港和内地,尤其是广东之间,文化活动用“交流”两字形容,甚至会显得“生分”,因为大家已经融为一体。
张学友的金曲,内地人都能哼上几首,香港电视红剧,首映几个月后就在内地电视台热播;香港人固然对已经成为国际影星的巩俐、章子怡的大名如雷贯耳,而唐国强、韩红等内地娱乐界红人,在香港也一样耳熟能详。
回归10年,从官方到民间,香港与内地已经实现文化全面互渗。
今年1月,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第八次例会召开,作为固定机制,三地对下一阶段的文化合作进行了又一次有序安排。从2003年起,粤港澳已经形成文化交流的例会机制,如何共同推进岭南文化发展,如何共同提升三地文化水平,三地政府共同筹措,想出不少好主意。最近,又一个好消息传来———香港粤语电影在广东“落地”,将免收关税。香港电影人乐了,广东观众也乐了,这些实惠,为香港与内地文化全方位互渗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弘扬国粹,推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1997年前,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已经广泛展开,回归以后,两地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并日益深入。”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化事务部助理署长邓燕群表示。据统计,近年来,仅内地演出团体来港演出,每年就达近百场。
回归十年,香港与内地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务实。两地开始互派专业人员,参加国际研讨会,共同主办专题艺术讲座和研讨会,保护文物的专题合作正着手进行,相关部门互访交流更加频繁,显示了两地文化交流美好的前景。
图:2006年粤港澳“粤剧日”推广活动拉开帷幕
两地交流广东永远是“第一站”
在广东各大电台的流行金曲排行榜上,香港歌星总是占据“半壁江山”,香港歌星北上“淘金”,广东永远是“第一站”。相似的文化背景,共同的方言,让香港与广东文化“沟通无极限”。
从2003年第一次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开始,时至今年1月,三地已经举行了8次例会。每次聚会,都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更给三地文化提升带来好处多多。目前,三地已经组成五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粤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人才交流、剧节目合作和售票网络的合建;文博、考古合作;图书馆数字化联网;共建文化资讯平台。
广东省文化厅介绍,早在2001年,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等部门便先后组团来粤考察;2002年7月,广东省文化厅主动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进行尝试性合作,共同出资,合办粤港青少年陶艺创作夏令营活动,两地近百名青少年共同生活和创造,增进了了解和友谊;2002年11月和2003年2月,粤港澳举行两次文化合作会议,畅谈如何在文化方面共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2003年8月,文化合作会议第三次例会在广州举行,提出要弘扬粤剧艺术、申报粤剧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诸多合作专案;2004年,广东选派几十名青少年乐手,赴港参加两期香港青年音乐营活动;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国际博物馆日”、“世界读书日”、“粤剧日”活动;2005年底开始,“东西汇流———粤港澳文物大展”在广州、香港、澳门成功举办,影响广泛;2005年,广州杂技团大型杂技晚会《金木水火土》、广东歌舞剧院《风雨红棉》先后赴港演出……
如今,在广东的图书馆,可以方便地查阅到港澳图书馆的书目,“三地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也已经可以使用;刚刚复出的香港歌星郑秀文5月份举行香港演唱会,在广东通过邮政185系统,安坐家中就能订到门票。
“香港毗邻珠江三角洲,无论在经济或文化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香港与内地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和合作的空间。”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马逢国表示。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6年,粤港两地开展的双向文化交流工3455批,36064人次。其中,香港来访团共1580批,8251人次;广东赴港团1875批,27813人次。
推广粤剧每年举办活动成“例牌”
每年的11月至12月,香港粤剧迷们总是很高兴,因为“例牌”的粤剧推广活动又到了。今年,这个系列活动将迎来第五届。每年,香港政府都会推出新编的粤剧作品。
其实,香港的粤剧推广活动是属于粤港澳三地“粤剧艺术专案”的一部分。该专案着重于粤剧艺术推广与人才培训,目的是推广粤剧艺术,力争申报“粤剧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从2003年开始,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在粤港澳三地同时举办推广粤剧艺术活动;准备组织三地的青年粤剧演员在三地举行粤剧折子戏巡演,或进行青年粤剧演员比赛活动。其实,不仅11月,平时粤剧演出一样精彩纷呈,仅今年6月一个月,在元朗剧院就举办了留场粤剧“大赏”,《牡丹亭》、《红梅白雪贺新春》、《双仙拜月亭》……粤剧老饕经常都能过足戏瘾。
为加强对粤剧的保护,广东已正式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担具体申遗工作,并由三地行政长官及老中青粤剧艺人共同签署申遗倡议书。
往来新动向
两地文化交流开始“年轻化”
“回归后,内地来港进行交流的文化项目更加系统,更具特色;交流层面更为广泛,两地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显著增加,与内地文博部门合作更为密切。”邓燕群说。由海外华裔和港澳台青年学生参加的《中华文化之旅》活动,取得可喜成果;两地青少年音乐家互访演出,甚至邀请内地青年艺术家担任香港客席指挥。
图:在香港的高校里,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各种活动广告随处可见 蒋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