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山
典型的锥状喀斯特
荔波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代表了湿润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演化的基本规律,反映了锥状喀斯特发育的岩性、构造、气候、水动力等复杂地质——气候环境变化遗迹的全部过程。
典型的生态系统
荔波喀斯特植物具有旱生、石生、喜钙等生态特征;动物成分复杂,地方特有性突出,构成典型的亚型亚热带喀斯特生态演替系列,是同纬度地带上的类型独特、保留面积大、连续分布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荔波喀斯特是研究裸露型锥状喀斯特发育区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本底”及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平衡的理想地和天然试验场所。
荔波喀斯特洞穴分为两类,在远离主排泄基准河的高原内部,洞穴短小精致、琳琅满目,且分支多、分层少,多见于峰顶、峰腰和峰麓,内有大量的洞穴堆积物和沉积物;而在主排泄基准河附近,以深、长、大洞为主,层状溶洞分布在峡谷两侧和大洼地中,也有一些长、大地下水位洞。这为洞穴动物的生存繁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现在洞穴动物174种,且有3个特有属,17个特有种。这都表明荔波喀斯特具有典型的地表与地下生态系统,以及主动适应环境的特殊生态过程。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荔波喀斯特具有显著的生物多样性,是众多特有和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荔波大面积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是同纬度现存最重要的独特原生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动物物种丰富度较高,有保护动物45种,其中极危等级的有3种,濒危等级的有4种,易危等级的有38种。地方特有动物48种,不少是中国特有种,尤其是洞穴动物,近年还陆续发现新种。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植物种类12种,受到严重威胁的濒危植物共计83种,特有植物41种。
那里的水
小七孔
小七孔
风景区因景区北首有一座建于道光十五年的小七孔石桥得名。小七孔风景区在宽仅一公里、长不足十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人称“超级盆景”。
拉牙瀑布——瀑宽十米,落差三十米,逼近仰视,但见瀑首悬蓝天,旁缀白云,若天河自空而降。势如山倒,吼声如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
68级瀑布群——涵碧潭上游仅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或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水上森林——水上森林亦名瑶池。长约三百米的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刷,河床里已没有一粒泥沙,但树根死死扎在河床里,纹丝不动。“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生”,大自然神奇造化让人叹为观止。
鸳鸯湖——这是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的水网,是一组高原喀斯特湖泊。浓阴围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测,湖水四季恒温。绿岛之间,港汊交错,水面迂回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宫。
大七孔
大七孔
风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特色的景区。景观神奇、气势磅礴,是大七孔风景区的显著个性。尤其是妖风洞、恐怖峡、地莪宫等景点,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
恐怖峡——峡谷深邃,雾气缭绕,危崖层叠,峭壁耸立。浓阴覆顶的峭壁上有三个深邃黝黑的洞穴,似藏着无数秘密。峡谷幽静、深沉、肃穆,人不能打破这份幽静与肃穆,据说,若在崖下大声呼喊,便会招来飞沙走石。
天生桥——这是一座喀斯特天然桥。桥高约60米,桥厚10米,桥孔宽约20米。刚刚由妖风洞出来的阴河水,轰鸣着在桥下淌过。桥下有一道2米高的瀑布,桥上钟乳石斑斑点点,桥面树木丛生,黛色浓阴给银白石桥镶嵌了一条翡翠玉边。单孔石桥同两岸青山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龙头山——在龙头山居高远眺,但见连绵起伏的山峦排山倒海般涌向天际,莽莽苍苍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在浩瀚无垠的沟沟壑壑里,舒展着波澜翻卷的绿海林涛。层峦叠翠、烟云苍茫的浩渺气象,引游客生发出无限感慨和遐想。
妖风洞——当地布依族同胞称为黑洞。洞内黝黑,伸手不见五指。洞首是一条数十米长的窄巷,划船进去可见一道宽10米、高20米的瀑布。洞长十五华里,洞高五十米,将至洞尾处有一巨大湖泊。洞内阴河里有鱼无数,尤以鲇鱼居多,动辄尺许长。深洞内的鱼不畏人,特别好钓。有探险队在洞尾湖内垂钓,以泥团作饵,竟接连得手。洞内还有一种球鱼,身体滚圆,肉嫩而鲜美。这种鱼的嘴似吸盘,专门啄食洞壁和石头上的苔藓,让钓者莫奈其何。
那里的人
荔波县境内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全县总人口16万余人计18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其中布依族人口分布在全县各地。水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水利、水尧、永康、佳荣等乡镇。苗族人口主要分布于佳荣镇。瑶族又分为瑶山的白裤瑶、瑶麓的青裤瑶、茂兰长衫瑶。由于地处偏僻和交通较为封闭,使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得以较为完好的传承,多元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光者。
“骂人”过节
布依族为荔波县世居的主体民族,主要习俗有:婚姻习俗、丧事习俗、敬外家习俗;民族节日除过春节外,还有布依族小年节、布依族农历四月八斗牛节、端午节、农历六月六布依歌节、农历七月半。布依族的文娱活动有刷把舞、铜鼓舞、龙狮舞、孔雀舞、蚌壳舞等。此外,在一些布依村寨至今仍保留有傩戏的古老戏种。
水族也是荔波世居的民族之一,该民族有着自己的节日。水族的习俗主要有:卯节、额节、端节。
但有的水族村寨不过“端节”而过“骂人节”。过“骂人节”时,在备好酒肉饭菜后,全寨妇女要穿金戴银,身着盛装到村寨门口,举行欢迎客人仪式,宾客进寨时,主人以唱歌形式对其进行嘲笑、谩骂,宾客并不介意,反而觉得骂得越厉害越吉利,所以他(她)们都忍气吞声,洗耳恭听,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仪式结束后,宾主相拥,进寨入户,吃肉饮酒,共庆节日。
半夜三更接亲
各民族接亲多在白天,而瑶麓乡的青裤瑶接亲却在夜间进行。深夜动身去接,天亮之前要进到男家。青裤瑶接亲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毋须庞大的接亲队伍,只是新郎独自去接;二是节俭,新郎到女家去,只须为新娘带去一套新衣裳和一双新鞋就行了。甚至新衣服都可以免去,但新鞋是少不了的。据说这标志着新娘从此告别父母和少女生涯,开始走向新生活。岳父母招待女婿的饭菜也很简单。半夜,新郎赶到新娘家,双双吃一顿“告别饭”,就匆匆上路了。小夫妻一路走,一路唱起情深意浓的恋歌。新娘一到男家,早已守候的男方内亲中的一名姑娘便飞奔到碓房,春响空碓。欢乐的碓声响彻瑶寨的夜空,乡亲们便知道新人已经进寨了,纷纷披衣下床,前往男家恭贺。
长衫瑶的“超短裙”
荔波县的三支瑶族:白裤瑶、青裤瑶、长衫瑶,大都聚居在偏僻的山旯旮里,然而其服饰装扮竟与现代都市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比如,长衫瑶的妇女人人丰臀蜂腰,十分迷人。外人不明底细,以为长衫瑶女子体态天然美,其实,长衫瑶妇女丰臀的“奥秘”在于“超短裙”。长衫瑶女子外面穿的是中长裙,里面穿的是“超短裙”。“超短裙”的数量为七、九、十一条。各人穿的数量视家境而定,但必须是单数,这么多的“超短裙”叠穿在里面,中长裙的外面又再用一条布带兜住,勒出曲线,女子们自然“丰臀”了。
那里的树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4年,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茂兰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总面积21285公顷。其中核心区5827公顷,缓冲区8910公顷,实验区4588公顷,生态旅游区191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4%,核心区达92%。
珍稀植物宝库
目前,在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已经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二级保护植物109种。一级有:南方红豆杉、红豆杉、单性木兰、掌叶木、硬叶兜兰、白花兜兰、小花兜兰。二级有:翠柏、福建柏、广东松、短叶黄杉、短叶穗花杉、盾叶秋海棠、八角莲、杜仲、半枫荷、四药门花、嗦核桃、油丹、香梅、闽楠、任木、鹅掌楸、香木莲、槽树、龙棕、香果树、黎橡、伞花木、榉树等以及兰科的85种种类(如春兰、墨兰、建兰、虾脊兰、鹤顶兰等)。
目前,已发现了茂兰特有物种26个:荔波大节竹、荔波鹅尔枥、荔波瘤果菜、荔波球兰、荔波唇柱苣苔、石山胡颓子、短叶穗花杉、吊丝竹、贵州悬竹、石山木莲、单性木兰、黔南厚壳桂、石山桂、岩生鼠李、石山漆、总壮桂花、石山吴茱萸、少毛唇柱苣苔、短毛唇柱苣苔、大苞短毛唇柱苣苔、箭杆竹、花黔竹、水单竹、抽筒竹、石生鼠李等。
虎豹出没林间
茂兰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32种。
一级:华南虎、豹、蟒、白颈长尾雉;
二级:猕猴、藏酋猴、穿山甲、小灵猫、黑熊、斑灵猩、金猫、林麝、苏门羚、鸳鸯、红隼、鸢、风头鹰、赤腹鹰、风头鹃隼、褐冠鹃隼、蛇雕、领角枭、红角枭、草枭、蓝翅八色鸫、白鹇、细痣疣螈、虎纹蛙、大鳞金线鲃、长须金线鲃、多斑金线鲃、狭口金线鲃、粗壮金线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