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的“美国味”
无论哪个英国政党或哪届政府,都离不开“三环外交”传统(编者注:由前首相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虽然布朗的对外政策迄今不明朗,他讲话的要点只提及“独立的外交政策”、“英国的利益”,基本可以认定,他将继续坚持英国“三环外交”的传统并继续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但会依据形势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追随美国动武问题上会更加谨慎,但在反恐与核武问题上仍然会同美国保持战略一致。
伊战是布莱尔留下的最大包袱,布朗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演说中与布莱尔划清了界限,宣布将改变伊战政策。他公开承认,“错误已酿成,”“我们将继续履行对伊拉克民众的义务。这些义务是联合国决议的一部分,是对一个民主国家的支持。”但他将重新审视伊战进程,并对英国的对伊政策作出调整,“我想,今后几个月内,对伊政策重点将有所转移。我们需要集中更多精力于实现伊拉克政治和解……经济发展”。
英国工党历史上与美国民主党关系深厚,虽然布朗属于党内右派,在政治理念上,他不仅刻意与布什保持距离,突出工党的固有价值观,但也宣称和美国分享所谓“英美共同的价值观”。
有消息说,就关于美国的知识和经验而言,布朗超过了所有的英国领导人。布朗对美国的感情似乎比布莱尔更深———后者感情的对象大约只是布什。布朗常去美国度假,经常引用美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理论,还经常邀请美国专家访问英国财政部,他的许多经济顾问曾就学于美国。自他担任财政大臣后,财政部官员就经常到美国短期旅行“取经”。“他去美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购买大批最新的政治和经济学著作,”英国广播电视资深主持人詹姆斯说,“他的演讲有一种布莱尔所没有的美国味。”
但是,布朗所热爱的美国是自由派的美国,而不是保守派布什的美国。《新政治家》杂志主编彼得·维尔贝透露,布朗与克里的关系非常亲密,他跟民主党的接触比布莱尔跟民主党的接触要多得多。克林顿政府的劳工部长、至今仍在民主党内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希说:“戈登·布朗特别受人尊敬。我曾为比尔·克林顿工作过,可以说,戈登·布朗正是克林顿类型的人。”路透社认为,布朗可能寄希望于民主党在明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夺回白宫,届时可在伊拉克撤军问题上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
赖斯迅速表示了对布朗的支持,并说“英美两国将永远是朋友”。在接受《时代》杂志访问,被问及布什时,布朗说:“布什总统是美国人民选出来的领导人。”“我很高兴有机会跟他谈话……多年来我与不同政府共事过……我认为英美关系是牢固的。”布朗访美时,曾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在白宫举行会谈。其间,“布什总统碰巧路过,也走进来谈了一会。”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实质性会谈,45分钟里谈到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世界贸易问题。白宫说那次会谈是提前安排好的,但是布朗说,是“碰巧”。
布朗实际上已经向华盛顿做出了“英美关系将降温”的暗示。这一点,英国老百姓颇为受用,因为他们不用再担心首相被称做“布什的导盲犬”了。路透社评论说,布朗对白宫的热情会比布莱尔低一些,这也许会让英国的亲美派失望。但他不会完全不考虑美国的意见,更不会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那样“逢美必反”。如果民主党在明年总统选举中获胜,则英美关系可望回升。
“欧洲新三角” 自2005年11月至今,欧洲三大国德、法、英相继更换了政府领导人。随着布朗的接班,“默克尔———萨科奇———布朗”将取代“施罗德———希拉克———布莱尔”成为欧洲的“新三角”。
这三个人的上台,特别是默克尔和萨科奇的中右政治立场,使有些媒体惊呼“欧洲政治钟摆在右倾”。在这种所谓的右倾趋势中,布朗的中左立场反而显得突出。同时,布朗的路径相对成熟顺利———沿着布莱尔的方向前进;就面临的形势而言,默克尔已渐入正轨,虽然离“英美自由模式”目标尚远,但在养老金、医疗保险和雇佣制度上开始动作,最重要的是,美德关系已得到修复;法国新科总统萨科奇面临的挑战最大,不仅国内经济和内政面临诸多严峻问题,还要修复希拉克在欧洲四处树敌、“逢美必反”的外交处境。
美国媒体认为,无论如何,因伊战导致美德、美法关系降至最低点的一幕已经过去。虽然布朗对布什政府会有所降温,但随着施罗德和希拉克的离任,美德、美法关系从谷底开始回升,美欧关系将进入平稳期。分析人士认为,“欧洲新三角”有望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与布莱尔的俯首贴耳或希拉克的针锋相对相比,注重实用主义和经济发展的“欧洲新三角”会从情绪化转为平和中立的态度。此外,新三角推崇“自由竞争模式”,并以之为目标改革国内迟滞的福利社会模式,这对美国无疑是个鼓舞。
但是,从萨科奇上任即出访德国和欧盟、布朗宣布上任后将先出访法德的举动来看,“欧洲新三角”更为重视欧洲内部的关系,而不是大西洋关系———欧洲人变得很现实。默克尔说:“应当强化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关系。历史证明,亲密的美欧关系有利于经济增长”。在外交领域同样缺乏经验却强硬的萨科奇与严肃的布朗之间,温和调和的默克尔很可能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很多欧洲人认为,近年一些国际冲突加剧的原因是欧洲各国政府意见分歧,以及布什独断专行的外交政策。那么美欧关系的缓和与欧洲内部的调和,应该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
尽管年轻时萨科奇选择了戴高乐的保守主义,此番以改革者的姿态从总统选举中胜出,而布朗是新自由主义的拥护者,继承的是布莱尔的既定政策,但在经济和外交政策方面,他们有颇多共同点:都担任过财政大臣,都支持自由市场、都持有争议的民族主义立场———布朗曾强调“不列颠”的重要性、萨科奇强调自己的“经济爱国主义”捍卫者立场,他们都热衷于发展对美关系,但都不喜欢布什。对于欧洲的统一,他们都不狂热。而且,他们的个性也十分相似:缺乏耐心,有些独断专行。
但是在对欧洲态度上,萨科奇高呼“回到欧洲”,而布朗的外号是“欧洲问题的刹车者”。长期以来,布朗对欧洲持保守主义态度。在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他坚持强调英镑的独立性。在欧洲政策上,布朗在全力推行英国社会经济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欧洲的经济改革,但他经常警告说,欧洲应该改革经济政策、增加市场自由度;但在欧盟制宪以及索取英国预算摊款回扣等问题上,则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能争则争,不成时则做适当让步。总之,英国同欧盟的关系不会如法德那般太紧密,但也不至于破裂。
挑战刚开始 在许多英格兰人眼中,苏格兰传统上政治纷争严重。一些议员说,来自苏格兰的布朗身上的“苏格兰人特质”将影响英格兰选民在下届选举中的投票。英国亚当·斯密学院的一位资深政治学家评价说:“布莱尔更接近英国风格的民主,而布朗更像一位欧洲领袖,他是一个技术官僚,比较偏离主流。”为了避免政治尴尬,布朗在下议院关于反恐立法、改革上议院和轰炸阿富汗等问题上曾投了弃权票。有评论指出,就任首相后,如果布朗仍然保持这般学者型风格,那他的首相生涯就很难走远。
路透社说,布朗是英国近200年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财政大臣,但却有可能成为最“短命”的英国首相之一。原因很简单:由于布朗接手的是布莱尔的剩余任期,如果工党在2009年或2010年选举中败北,布朗就会成为1960年以来执政时间最短的首相。1997年大选中,意气风发的布莱尔将沉闷的梅杰挑落马下。如果布朗在经济或内政方面有所闪失,那么下届大选中,风格严肃单调的他将难敌风头正劲的保守党年轻主席戴维·卡梅伦。何况,届时工党已执政10多年,选民难免会有“审美疲劳”。
对布朗来说,担任首相,将意味着挑战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