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6月30日讯:
我省肉价、菜价等商品只要有“风吹草动”,价格就会拼命地往上涨。记者昨日获悉,省农业厅在本月22日向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作出回应,将采取几大措施来应对畜产品价格波动。
我省食品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今年初我省个别商品价格就节节上升,对此,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在3月份建议我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省肉禽蛋市场发展。
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认为,我省作为人均收入在全国排名靠后的地区,日常生活食品的肉禽蛋价格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5年为例,我省鲜猪肉(精瘦肉)平均市场价格12.00元/500克,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08元;白条鸡10.00元/500克,比全国平均水平多4.64元;鲜蛋4.50元/500克,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57元。我省肉禽蛋绝对价格比全国平均价格分别高出34.5%、68.6%、53.4%,在全国31个省市中均列前几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供给不足、饲养、屠宰、流通环节费用高使肉禽产品成本增加等是主要原因。为此,希望能引入大型养殖企业,增加肉禽蛋类产品供给;积极扶持农民发展肉禽蛋类产品生产等。
肉贩垄断经营致猪肉价上涨
省农业厅认为,畜产品价格上涨是因为饲料价格高,养殖成本增加使我省畜禽产品价格上涨。我省生产饲料的玉米、豆粕、麦麸等原料基本都使从山东、河南、东北三省等地区引进,增加了原料保管及运输成本,造成饲料价格高于全国平均价格。从2006年4月到2007年3月全国饲料原料价格看,玉米全国平均价格1420元/吨,海南1720元/吨,高于全国平均价格21.1%;麦麸全国平均价格1230元/吨,海南1860元/吨,高于全国平均价格51.2%,这是造成我省猪肉、禽肉及蛋类产品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同时,生猪产品市场管理缺乏手段。猪肉市场为个体肉贩所垄断,肉贩子欺行霸市,肆意哄抬肉价,使肉价不能形成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造成肉价居高不下。生猪饲养企业、农户不能直接进入市场,非得将猪卖给猪贩子不可,猪贩子坐收“渔人之利”。生猪的垄断经营导致出现生猪收购价不高、猪肉售价上涨的不正常现象,损害了消费者和生猪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七大措施应对畜产品价格波动
省农业厅表示,将采取七大主要措施来应对我省畜产品价格波动。一是加快畜禽原种场建设,争取2年内基本实现种苗自给。增加政策性补贴,省、市县对种畜禽苗生产和畜产品销售实行“两退一补”(农民饲养种畜禽直补、产品销售出岛补运费、出口退税);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推进畜禽生产快速发展。推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促进畜禽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在抓好瘦肉型猪和文昌鸡生产的同时,围绕具有海南地方特色黑山羊、白莲鹅、黄流鸭、什岭鸡、嘉积鸭、五指山猪及实验猴、鸽子等品牌,加大扶持推广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四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技术推广和培训,普及实用科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五是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签定订单生产合同,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扶持罗牛山、龙泉、温氏、海棠等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做好“产地注册养殖场”和出口企业备案。建设罗牛山肉鸡加工厂、瑞今100万头生猪加工厂,带动养猪业、养禽业发展,促进畜禽产品出岛出口;六是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生猪市场监控体系,加强生猪市场预测工作,形成灵敏的市场预警机制,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七是建立健全村级畜牧兽医员队伍,做好禽流感、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来源:海南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