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货币政策取向由数量向价格的转变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召开的2007年第二季度例会上提出,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对此,社会有经济学家与相关人士,将此次央行货币政策例会的信号解读为适度从紧是为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这当然不能说是错,但笔者认为,如果对央行这次的货币政策例会的信号仅仅满足于如此的表面与静态的解读,显然还有失准确与全面。
其实,如以动态的角度看,由于双顺差所形成的国内流动性过剩,事实上央行自去年以来的多次准备金率与存贷款利率上调,以及公开市场化操作,其政策指向均不外乎是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说,“适度从紧”的政策不仅是以前,同时这次例会对此再强调,也在某种程度说明,这也是以后一段时间里的货币政策取向。
所以在此前提下,如果能将央行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与增强价格杠杆作用联系在一起解读,那就不难看出,央行在此强调的“价格杠杆作用”显然就不单单只是指一般人们所理解的市场价格,其中应该还包含着货币本身的价格作用,即利率对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而这恰恰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现有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的一个信号,同时也符合央行本身强调的加强本外币协调和流动性管理政策要求。
而以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看,虽然由目前国内经济转轨阶段所决定,加上国内政府与市场,以及市场制度建设等方面关系还尚没理顺,可以说这都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所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经济政策取向不得不采用现有的模式。
然尽管如此,由国内经济市场化与全球化发展方向决定,国内货币政策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转变的趋向必定会成为一种根本取向,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联系的紧密度与资本项目的开放度提高,以货币利率政策取代现有的数量型政策,也同样是国内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趋势的客观及必然要求。
所以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如果人们对这次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中所强调的“价格杠杆”作用,仅仅简单地理解为是指市场一般商品价格,而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货币价格,也就是利率的作用,那显然会落入片面与静态的陷阱。当然,笔者对此还想说的一句话是:期待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周义兴/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