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汉视点:走出东方语境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从未引起国际社会如此巨大的关注。在那些或实或虚的指摘面前,中国政府的危机攻关能力再次面临考验。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宣布将从五个方面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强化对进口食品的管理。同时,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游说团最近也加大了游说力度,以使那些身在华盛顿的美国议员们更加了解事件的真相和中国所做的努力。
如果把中国进入世界体系并为之所接纳看作是一个过程的话,那么审视这个过程的标志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今天我们越来越强调的国际舆论看法和态度,尽管有些时候这种看法未必跟得上中国的发展速度;另一个方面,则是中国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述”,而这种表述成为今天中国在危机处理和形象塑造方面的主动选择。
必须承认的是,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述”中国的理想与现实,这首先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哲学。这就意味着,当中国在以一种全世界都惊讶的速度崛起的时候,中国首先认识到了今天世界体系的合理性。要参与和对话,而不是要对抗,这是中国从近现代历史的雪泥鸿爪中得到的体会,其实也是世界体系能够接纳中国的基本信心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表述”,不单纯是一个语言学上的命题。因为在多数时候,世界舆论对于中国的看法是通过政策和效果实现的,而非单纯意义上的传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借助游说和公关进入西方市场,我们也可以看到“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中国在国内展开了调查活动。中国产品要出口海外,不但要走出东方市场,更要走出东方语境。
但这种语言,仍然多少有些生硬或者晦涩。作为一个正在转型的社会,转型过程不是不规范和忙乱的理由。当世界把目光集中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上时,我们首先要迎接这种目光的,就是政治、经济或者文化叙述的“语言”。传统东方语境下的自我中心,变成了今天多个中心的世界体系。中国人要为自身政治意识、经济产品和文化传统的全球流动负责,就必须要学会一种世界所能听得懂的“表述”。
这不是一个文明与野蛮的对话,这是现代体系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中国曾经被作为西方地缘政治想像的古典遗产,赋予全部的“东方”色彩。英语世界在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时候,有“engaging character”(迷人的特征)这个词。日本舆论学者说,engaging不是指外貌上的,而是根据词源“engage”有“从事、磨合”的意思。这个比喻颇有几分道理。因此,一个国家的魅力来自于这个国家参与世界体系的程度,来自这个国家与世界体系之间知性、理性沟通的程度,更来自走出东方语境之后的世界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