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后少年服毒自杀
专家称,成绩不理想可能只是导火索
7月5日,湘雅一医院的走廊上,55岁的袁先生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就在前天晚上,他19岁的儿子袁广服毒自杀,至今未度过危险期。据了解,身为高三毕业生的袁广今年高考失利,未能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但这似乎并不是儿子自杀的惟一原因。
服毒前没有任何征兆
袁广家在望城农村,他有个哥哥在衡阳读大学,家庭收入主要靠种田和养猪。7月3日傍晚,忙了一下午农活的袁广回到家中,一张脸因为喝酒而变得通红,稍后出去了一会才回来,并未任何要出事的征兆。“他回自己房间后,他妈妈听到异常声音,就去他房间看了一下,结果发现袁广倒在地上说不出话来。”袁父说,家人急忙将他送往镇卫生院,经过简单抢救后转至湘雅一医院,诊断结果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谁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天,袁父对儿子服毒的原因仍然想不明白。“现在还在危险期,也不能说话,家里又有一大堆的事……”袁父长叹一口气。
父母不知道志愿填没填
“高考考得不好,只考了400多分,但他平时成绩也一般。”提起儿子的高考成绩,袁父显得有些含糊。
袁父介绍,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袁广并没有特别吃惊,家人要他去填一个志愿,但在6月19日统一填报志愿那天他却没有去。在父母的催促下,袁广在6月20日下午才去了学校。“他到底填没填志愿,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袁父表示。
尽管许多人猜测少年自杀的诱因就是刚刚公布的高考成绩,但袁父并不认同,“这个分数和他平时成绩就差不多,他自己应该知道。”
可能本来就有忧郁症
湘雅二医院芙蓉心理咨询培训中心主任蔡太生分析,服毒是很严重的情况,袁广很有可能本来就患有忧郁症,心理有问题,只是家长没有发现,考试不理想只是导火索。
蔡太生表示,现在很多青少年和家庭成员缺乏沟通和交流。“家长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他们当朋友,也许就能理解孩子了。而孩子则要多体谅父母,不要太强调自我中心。”蔡太生建议,毕业生参加高考,首先要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成绩出来后,同样要接受成绩和自己。“多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再去努力和提高。这样也许能看到另一个自我。”
■记者黄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