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7月7日电(记者涂洪长)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共发生赤潮16起,其中有毒有害赤潮3起。赤潮累计面积38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霞浦沿海、黄岐半岛近海、平潭沿岸、厦门近海。
与往年相比,今年福建沿海的赤潮发生次数多、频率密,有毒有害赤潮增多。
上半年以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加强了对沿海海域赤潮的监视监测和预警预报,共发布赤潮预警信息35期,赤潮发现率达100%。
据了解,由于总体上发现及时、措施得当,上半年发生在福建沿海的绝大多数赤潮均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仅有6月发生在平潭沿岸的赤潮,由于潮水流速快、赤潮毒性强、距离养殖区近,造成网箱鱼类损失5万公斤,鲍鱼损失100万粒,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保处分析认为,2007年是全球厄尔尼诺年,平均气温较往年有所升高,受其影响,福建省上半年水文气象、气候等环境因子较往年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此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排放入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以及海洋工程建设改变水循环条件和生物栖息地等,均增加了赤潮发生的机会,导致赤潮发生频率和规模的升级。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