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有人说:马克思晚年已经关注到信用制、股份制等新现象,最先觉察到从19世纪70年代起,近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正在走向一个新阶段、新形态,因此,“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结论,不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了。
”这种说法对吗?
读者 面如桃花
把《资本论》第三卷看作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的否定,把股份公司的出现看作是资本主义完成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标志,至少是一种误解。我们看一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究竟是怎样论述股份公司的性质和作用的。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马克思说:由于股份公司的成立,“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单纯的货币资本家……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另一方面,这是再生产过程中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这是一种没有私有财产控制的私人生产。”“在这里,成功和失败同时导致资本的集中,从而导致最大规模的剥夺……但是,这种剥夺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内,以对立的形态表现出来,即社会财产为少数人所占有;而信用使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冒险家的性质……在股份公司内,已经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向股份公司形式的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产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
“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同样,它又是按或大或小的国家规模逐渐扩大合作企业的手段。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
从马克思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第一,股份公司既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性质,也没有改变生产的私人性质。第二,在股份公司中,劳动是彻底的雇佣劳动,社会财富和私人财富的对立不仅没有克服,反而进一步发展了。第三,股份公司使社会财富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因而生产和经营更具有冒险的性质。第四,股份公司只是消极地扬弃了私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只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过渡点,而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这一转变。
恩格斯曾经说过,“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而在托拉斯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一些学者显然误解了恩格斯的这些话。这里所谓“没有了私人生产”是指没有了“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而不是指没有了私有制经济;而“没有了无计划性”是指托拉斯内部,而不是指整个社会。恩格斯强调,股份公司“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在这里“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马克思同样指出,在股份公司中,作为资本家的是“结合资本家”。“资本主义经营本质上就是私人经营,即使由联合的资本家代替单个资本家,也是如此。”
总之,在股份公司形式上,新的生产方式正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逐渐孕育和成长。但是,股份公司不过是资本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并没有根本改变。无论如何得不出这样的结论:在股份公司形式上,“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此外,力图在《资本论》第三卷和第一卷之间寻找矛盾,并以前者否定后者,是不客观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所运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如果说第一卷是在“资本一般”的形式上考察资本,那么,第三卷则是在具体形式上考察资本。《资本论》主要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而不是阐述无产阶级的斗争方法。第一卷中所说的“资本主义外壳就要炸毁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应当作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来理解。在第三卷中,马克思丝毫没有改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看法,丝毫没有改变对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看法。在这里,马克思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进而指出了这种生产方式自身的限制和历史趋势。
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三个主要事实:1.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因此不再表现为直接劳动者的财产,而是相反地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尽管首先表现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这些资本家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受托人,但是他们会把从这种委托中得到的全部果实装进私囊。2.劳动本身由于协作、分工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而组成为社会的劳动。从这两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私有财产和私人劳动扬弃了,虽然是在对立的形式上把它们扬弃的。3.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限制表现在:1.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利润量的下降成为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在某一点上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发生最强烈的对抗,因而表现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2.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的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对象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说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因此,当生产扩大到在另一个前提下还显得远为不足的程度时,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但是,“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由上可见,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我们完全看不到对第一卷的否定。(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陈文通)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