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副区长胡亮信日前公开表示,为解决该区出租车客源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将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鼓励公务员“打的”办事。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一场讨论:这样的公车改革,究竟是节约行政成本,还是打开了新的财政报销“缺口”?
据介绍,翔安区是一个新兴城区,其公共交通领域正处于发展期。
为改善翔安区的市民出行环境,今年该区将投放100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岗位定向为厦门市户籍的被征地农民、上岸转岗渔民和失业人员。
近日,有关部门在征求被征地农民、上岸转岗渔民代表意见时,有代表担心出租车客源不多,会影响生计。对此,胡亮信表示,今后将限制区属机关单位购车,鼓励办事人员“打的”办事。这样既可以节省购车开支,又可以帮助新起步的翔安出租车行业。
尽管该措施还没有具体方案,但鼓励公务员“打的”的消息经当地媒体披露后,便迅速引发了一场讨论。有人认为,目前公务员外出办事一般都是单位派车,所需费用居高不下。如果鼓励公务员“打的”办事,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因此应大力推广,以此作为突破口来推动公车改革。
但也有不少人担心,此举将会打开新的财政报销“缺口”。据了解,作为一个新兴城区,翔安区的公务员大多安家在附近,上下班要么是单位的车子接送,要么乘坐私家车。一名普通科员告诉记者,自己确实较少“打的”和挤公交车。“上班有公事,单位可以派车;平时上下班,还有班车接送。”如果鼓励公务员乘坐出租车,难免有人会利用漏洞报销车费。
一位在翔安区政法部门上班的公务员表示,此举到底是节约行政成本,还是新增报销缺口,关键在后续规范。有关专家也表示,一个地区的公车改革,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还需要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目前该区的这一举措还没有具体方案。在最终的落实过程中,肯定会有相关的完善规定,不可能鼓励公务员一味“打的”。(记者吴铎思)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