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水污染危机似乎是专门瞄准了江苏。5月7日,太湖蓝藻多次暴发,继而导致无锡市饮用水源污染停水;7月3日,又因水污染,江苏省沭阳县城区20万人口断水。
7月4日,当沭阳县断水的消息仍不断见诸媒体的时候,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正在北京电视电话会议中心向他的环保队伍发号施令。
这一天的周生贤与以往相比,显然要焦急得多。
此前一天,国家环保总局刚刚宣布对长江、黄河、海河、淮河四大流域部分城市实行“流域限批”。
“5月,安徽蚌埠市5个排污通道超标排污严重,直排淮河,在淮河已形成1公里长的泡沫带,COD浓度高达390mg/L(超过达标标准9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金星纸浆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发生50万立方米造纸污水池坍塌,因无防渗措施,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直接威胁黄河水环境安全;海河的主要支流河北子牙河水体墨绿、气味刺鼻、生物绝迹,十多年水质未见好转,已给沿途13个乡镇、119个村庄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结果说,今年头4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流经四大流域限批城市的水质多数为重度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不限批实在是没招了。
很明显,周生贤的心情承接了昨天的沉重。
“11个省区的126个工业园区中,有110个存在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和"三同时"不落实等环境违法问题,占抽查总数的87.3%;7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有38家存在运转不正常、处理不达标或停运的现象,占抽查总数的50.6%;529家企业中,有234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占抽查总数的44.2%。”周生贤说,这一组数字是国家环保总局对淮河、海河、黄河、长江以及重点湖泊进行专项检查的结果。
而其中环境执法的艰难更是令周生贤焦急:“一些地方制定了自己的"土政策",纵容环境违法行为,成为"水泼不进,针扎不进"的环保"死角"。”周生贤说,个别地方制定“土政策”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
一方面是环境执法的艰难,另一方面是群众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日益强烈。据周生贤透露,今年1至5月,国家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8%。其中,来信1617封,比去年同期增长6%;群众来访197批,比去年增长27%。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上升,有的甚至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
“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分艰难和被动的时期。”这是周生贤的观点。潘岳的看法是,过去10年,国家投入上千亿治理重要水域,但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本来已经改善的水域又被重新污染。
有专家认为,被动未必是坏事。在这个时候,作为执掌国家环境保护执法大权的国家环保总局刚好可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环境执法手段是否已与现实严重不适应?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执法思路?是否需要寻找新的执法突破口?
专家的建议与国家环保总局最高决策者的想法不谋而合。周生贤认为,严峻的环境现实是到了深究环境执法效果的时候了。他说,以往的传统执法必须有后续督查,必须加大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就执法力的问题,周生贤告诉记者,他已明确提出,各级环保部门必须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作为执法工作的基本程序,与人民法院保持密切联系和协调,确保执行到位。
潘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亮明观点说,中国环境的观念启蒙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正式进入了利益博弈阶段。在这个阶段,环境的问题就如同其他改革的领域一样,不再是技术、资金、运作到不到位的问题,而是制度是否能够变革的问题。他认为,首先需要变革的制度包括修改环保法,包括授予更加严厉的环境执法权,包括官员环保政绩考核的变革等等。
有消息透露,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环境保护问题所作的指示比以往同一时期增长14%。专家认为,这充分说明,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周生贤则表示,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采取什么样的严厉措施都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环保部门和环保执法人员要及时站出来,果断出手,勇敢地同污染行为作斗争。”周生贤发出的环保执法号角是否在告诉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好时机可能就隐藏在被动局面之后”呢!专家认为,我们可以期待。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