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特刊:人口问题 7月10日下午,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稳定生育政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在回答网友关于人口出生反弹问题时,于学军说:应该说,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的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也就是降到了低生育水平,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但是,我们国家的生育水平到底有多低?一直在困扰着政府和学术界。很多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推断,我们国家总和生育率在1.4左右。这样的结果实际是误导了很多官员和学者。
另外,一些地方报喜不报忧,过高估计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形势,也使得社会上对人口形势出现盲目乐观的情绪。事实上经过随后一系列的研究,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在2000年时我们的总和生育率在1.7、1.8,这个结果是有理有据的,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形势的。
说到反弹的问题,于学军指出,我国总的生育水平是稳定的,但是在局部地区和局部人群确实出现反弹。我国现在有1.5亿流动人口,加上就近打工的,光农民工就有2亿,对他们的生育情况不是很清楚。比如说在一些地方,这几年因为我们的惠民政策,出现了“返乡潮”。回去以后地方政府才发现他们在外面生了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生育水平的真实情况就浮出了水面。
于学军在解释低生育水平问题时说,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所谓的低生育水平就是低于更替水平。低生育水平在人类再生产上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生育水平长期高于更替水平,人口就永远是增长的。如果生育水平低于更替水平,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人口会逐渐变成零增长和负增长。所以,更替水平是人口再生产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联合国的标准就是低于更替水平就是低生育水平。
至于人类社会的生育水平保持在多少是比较适合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它要看人类处在什么时期?人类的再生产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出生,也是高死亡,所以增长率很低,但这并不是人类想要人口再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高出生,低死亡,人口的高增长。这是一个短暂、过渡性的阶段。随后,我们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我们国家刚刚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实际上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最近的一、两百年;第二个阶段人类也就用了一百年的时间进行转变;第三个阶段将是人类长期的一种人口再生产的模式。一般来看,维持人口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是在更替水平上下,高了人口会膨胀,低了人口会减少。(德忠)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