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成琛 宋效忠 通讯员 唐必武 刘霄
措施
“封堵”双湖桥桥洞
把蓝藻捞起来
由于水果湖与东湖的最大子湖——郭郑湖仅一桥之隔,为防止水华漂到大湖中,昨日会议提出,尽快采取隔离、打捞两项措施,避免水华扩散,殃及大湖。
据武汉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熊伟才介绍,他们将首先着手用土工布(一种防水材料),隔在双湖桥下的桥洞下,阻断水果湖与大湖间水体的连通。另外,他们将调用两艘橡皮艇,以人工用水舀子打捞蓝藻。打捞起来的蓝藻将全部运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省环保局副局长吕文艳要求,环保监测部门要加大对郭郑湖等大湖的监测力度,一旦发现蓝藻繁殖过快的情况,尽快报告,尽快处理。
声音 东湖不会像太湖那样暴发蓝藻 武汉市水务局人士称,在截污清淤工程实施前,水果湖发黑发臭,水草和鱼全都没有,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死湖。蓝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低等植物,它的出现说明:水果湖初显生机,从死湖变成了活湖。近20年来,东湖未发生大规模蓝藻水华,局部水域有几次零星出现。因此,公众对此不必惊慌,只要科学地处理,不会出现太湖那样的蓝藻暴发。
分析 劣五类水质污染未绝生态不完整高温天气 四大因素诱发水果湖蓝藻水华 与会专家分析,四个方面的因素诱发了水果湖蓝藻水华:自身水质差、面源污染未绝、生态系统不完整、气候条件。
其一,据环保部门监测,自2003年水果湖实施清淤、截污以来,尽管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磷、氮等污染物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湖泊水质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劣五类,湖泊呈富营养化。这样的水质状况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其二,尽管水果湖已实施了截污,消除了污染内源,但因其周边排水管网口径较小,泵站设施较老,在遭遇暴雨时经常发生渍水,大量沉积于下水管道中的污染物,会随渍水流入湖中,加上水果湖本身水体流通性差,入湖的污染物势必加剧湖泊污染。
其三,经历了数十年的污染,水果湖的生态环境破坏殆尽,生物链严重缺失,湖内基本没有吃蓝藻的生物,特别是鳙、鲢鱼。武汉市环保局东湖分局局长邢汉文说,与水果湖一桥之隔的郭郑湖,虽然也有蓝藻,但因湖内养殖有大量的鳙、鲢等“蓝藻终结者”,18年来从未暴发水华。
其四,连日来江城气温高、气压低,也构成了蓝藻水华的诱发因素。
治本 对水果湖进行生态修复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说,治理一个湖泊一般分为清淤、截污、恢复生态三步,水果湖仅完成了前两步,也只是遏制了湖泊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清理了部分污染源,无法明显改造湖泊水质。湖泊水质要彻底改观,水体由“死”变“活”,并具备自净能力,则需要进行生态修复。而这关键的一步,水果湖尚未迈出。因此,要改善该湖水质,必须尽快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
中科院水生所高工陈炜提出了两条治本措施:一是晒晒水果湖的底泥。在枯水期,让水位降低两米左右,这样,水果湖许多浅水区能见底。对于淤泥,太阳的照射可起到消毒作用,还可分解一部分有机物质。二是要恢复水果湖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让蚌壳、鱼虾、水草在水中长出。
也有专家昨日在会上呼吁,改造水果湖泵站,提高其抽排能力,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逢大暴雨,为避免水果湖地区渍水,泵站只好开闸放水,导致大量污水随雨水一起入湖,造成污染。
链接 所谓蓝藻 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造成水体缺氧、腐臭。蓝藻死亡后会产生毒素,污染饮用水。
太湖蓝藻暴发 今年4月下旬以来,太湖梅梁湾100多平方公里水域暴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水面被蓝藻覆盖,如同盖了床厚厚的绿色泡沫棉被,致使太湖流域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源地,有32%的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其中,浙江嘉兴市的情况较为严重,其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劣于四类水体。 (来源:荆楚在线-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