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以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建起当时中国最高建筑国贸大厦,成为深圳速度的经典符号。今年以来,深圳楼价领先中国大城市上涨,新盘成交均价从万元基点起步,至今上涨四成以上,成为全国楼市的风口浪尖,亦令深圳购房者望而兴叹。
房价疯涨
深圳楼价半年涨四成
深圳高涨的房价让普通购房者望而生畏 资料图片
据有关统计,2006年全年深圳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9400元左右,今年1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达每平方米1.06万元,而6月份的成交均价升至1.45万元以上。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排名中,一直居于前列。
其中,南山区新房成交均价如今已达每平方米近22000元。其飙升原因主要是受深圳湾大桥于7月1日通车、新口岸通关刺激,这条深港西部通道连接起深圳南山区和香港元朗区,而南山区楼价则因“深港融合”概念全面发酵。
据香港地产业界人士介绍,香港新界西区的一些普通住宅,楼价折人民币也不过每平方米两万多元。当前,楼盘环境则逊于深圳。
……
如今深圳房子不愁卖的现象愈演愈烈。地产商几乎不参加展会推介新盘、不做样板间、不做广告、开盘即售罄。但销售后的楼盘又时而发生各类问题,如客户退订、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等等,再或多或少推出一定数量的新房出来。如今人们开始心存疑虑——是购房者方面出现了问题,还是开发商当初就没有售完,故意制造紧张气氛?
持续上涨的房价引发多空双方的激辩,“崩盘说”和“再涨十年说”针锋相对,多数消费者则一头雾水。有关深圳楼市被大量游资炒作的话题也不绝于耳。深圳市如今对楼市基本趋势的总体判断是上涨过快,并从7月起加大调控力度,严格规范市场,力求遏制楼价上涨中的非市场炒作因素。
政府调控
连环出击能否按住楼市牛头
飞涨的房价挑战着深圳人心理承受的底线 资料图片
飞涨的房价挑战着深圳人心理承受的底线,也考验着深圳市政府的管理水平。一向注重依靠市场自身调节价格的深圳市政府,近日打出频密的组合拳调控楼市。
最新的举措是,深圳国土房产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日前联合发文,对境外机构和个人在深购买商品房严格规范。此举欲遏制以港资为主的外来资金汹涌入深购房,再度推高房价的势头。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调研深圳楼市现状后表示,“对当前深圳房地产市场基本趋势的总体判断是上涨过快,而政府在引导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保证民生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后,深圳楼市调控措施接踵而至。
未来走向
深圳楼市何去何从
>>>>
深圳高企的房价让怀揣梦想的年青人不得不说“再见” 资料图片
当记者询问地产界人士,如何看待深圳目前房价时,得到的回答都是“看不懂”。深圳作为中国最特殊的城市,毗邻香港,一城两界,移民为主,游资旺盛……其高企楼价之下交织着太多错综复杂的因素。
然而,对焦虑的购房者来说,却有太多问题需要答案,其中四个争论极为激烈的问题,或许决定着深圳楼市何去何从。
深圳房价是否高得离谱?
深圳市领导曾对房价上涨作出过解释,认为深圳处于发达地区,消费层次比较高,基础设施环境比较好、居住环境比较好;深圳毗邻香港,两地交通十分便利;随着深圳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调整,特区内土地、房产难免呈现“物以稀为贵”的特征。
深港融合会导致房价接轨吗?
照此趋势,深圳的房价是否会向寸土寸金的香港看齐?如是,对深圳无房待购者是“灾难”,对拥有房产者则是天大利好。
是否炒家横行?
房价大涨之下,不和谐的行为就显得格外扎眼。不良开发商捂盘囤房、中介公司“坐庄”、代理人吃差价、房产投资等行为成了众矢之的,并被指责为房价上涨的“元凶”。深圳市也出台政策,开始对这些行为施以重拳。
保障性住房能平抑房价?
深圳开始学习邻居香港的“公屋”经验。据专家介绍,香港的公屋有70余万套,解决了30%的香港人的居住问题,对于社会稳定,满足不同阶层的人群住房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深圳的微利房供给数量少,早期的微利房还多是提供给公务员和国企员工,低收入者除了租住“城中村”,就是购买商品房。
记者手记
深圳高楼价下的隐忧
今日的深圳楼市,对一些收入数千元、适逢婚龄急于购房的年轻人来说,宛若心向往之,又难以企及的“天上的街市”。他们在MSN上不断变换自己的称号,从“五年不买楼”,直至“逃离深圳”。
均价万五的楼价,对年薪十万以下的打工者来说,绝对是沉重压力。凑足了首付,也要被按揭压为房奴。当然,在深圳这个经济发达的城市里,年轻人无力购房很正常;但若楼价快涨一路不回头,必然有更多白领、精英们将抱怨转为行动,或者有点积累之后,选择生活成本低的城市发展。一旦人才流失,必将削弱深圳的长久竞争能力。
这里之所以称之为“隐忧”,是因为按照通行理论,竞争力高的城市往往房价也高,竞争力低的房价也低。只有一个城市的房价过高时,才会增加企业商务成本,导致资金外流和外部资本进入放缓,造成人才外流,以至竞争力削弱。由于深圳作为“特区”、毗邻香港的独特性,目前无法断言深圳的房价是否“过高”,所以对城市竞争力是否面临削弱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但在已有判断深圳楼价将与香港接轨的高涨气氛中,提高警惕总无大错。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