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6岁女中学生对当代校园生活和中国经济特区风情最真实、最真情的创作,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学生自己的长篇小说……”这是1997年关于小说《花季·雨季》的评价之一。但日前,一篇名为“小说《花季·雨季》背后的丑故事”的匿名信被投送到深圳各家媒体、文化部门甚至市委宣传部,指该作品非出自郁秀之手。
匿名信历数小说“三宗罪”
日前,一封使用海天出版社信封、没有任何手写痕迹、落款为“深圳市海天出版社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的匿名信举报《花季·雨季》为伪作品、假文学,理由是:第一,该书大部分主题思想、内容、章节,甚至大部分文字都不是出自作者本人,而是郁秀父母。第二,这部小说的编辑旷昕为利用小说获得名利,擅自违背了出版编辑机构的规定——三审制,使得郁秀父母得以将原作改头换面。第三,由于没有经过出版社三审三校内部循环运作,导致《花季·雨季》出版后错漏百出。
海天资料显示小说经过三审
这部获得那么多荣誉、被称为“深圳传世之作”的《花季·雨季》果真有如此黑幕?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由于匿名信没有出现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记者无法联系到发信人,昨日联系到当年这部小说的责任编辑、现任海天出版社社长旷昕,他向记者回忆了出版这部小说的经过。
1996年,深圳少女郁秀正上高三,她刚刚经过3年时间完成了一部书稿《花季·雨季》。如匿名信所言,其父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的身份对她出书起到关键作用。郁秀父母看到书稿后很兴奋,其父在一次有关深圳文学探讨的会议上拿出女儿书稿,得到与会者好评。
与会者包括深圳市文化部门的负责人等,他们认为小说虽然文笔稚嫩,但故事真实,更可贵的是它出自一个16多岁孩子的手笔。1996年,小说《花季·雨季》出版发行。“我们起先只印刷了1万册,觉得能卖掉就不错了。”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在全国大热,结果发行量突破了100万册。
对于匿名信指出该部小说编审过程中违背了三审制的说法,旷昕专门从海天出版社资料库中调出了这部小说出版前编辑的原始资料。
记者看到了1996年的这张“海天出版社审稿意见表”,初审是7月26日,复审是8月5日,决审是8月9日。
文学专家质疑匿名信
小说《花季·雨季》如此畅销,是否因为郁秀作为文学教授的父亲亲自修改的缘故呢?深圳市文学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维涛参加了当年多次《花季·雨季》的专家研讨会。他回忆说,小说在推出后很受欢迎,专家也有怀疑是不是郁秀父亲在背后指点的结果。结果专家们在看过小说后确认,小说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手法都与成年人不同。
曾经,郁秀的父亲请来一个文学前辈对小说书稿修改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而修改过的地方最后也被参加研讨会的专家看出。当年参加国家“五个一工程”评选时,最后剩下两本书,一本是16岁深圳女孩的作品,一本是60岁高龄的中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小说。论功底、论社会阅历、论写作技巧,16岁的青涩少女自然不能与60岁的老辣作家相提并论,但最后《花季·雨季》获奖,原因在于评奖专家看中了小说原汁原味的少年视角和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情感流露都渗透着浓郁的学生气息。在当时,少年写书,郁秀是第一人。
至于匿名信提及的《花季·雨季》错漏百出的问题,陈维涛表示不可能。他本人也阅读过小说,并没有发现错漏。国家文学奖项的评选首先要素就是图书质量,“如果错漏百出,这部小说怎么还能获得那么多奖项?”
《花季·雨季》已经出版了10年之久,为何这封举报信会迟到那么久呢?记者获悉,近期海天出版社将与深圳发行集团合并。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天出版社编辑猜测,这封匿名信跟两家大型机构合并、产生动荡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