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郑璋贵,64岁,蕲春县蕲州棉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当地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棉纱制线企业之一。2000年4月,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他把60岁当作自己人生的又一起点,热情豪迈地开始了新的长征。
11日,在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故里———蕲春县蕲州镇,我们见到了被蕲春人亲切地称为“郑家爷”的农民企业家郑璋贵。正是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以惊人的毅力,在蕲春大地上书写了令人赞叹的创业篇章。有人说,郑璋贵与蕲州棉纺厂有着不解之缘,而他所领导的企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变,都与三次外出考察学习有关。
第一次,1991年秋去改革开放的南方考察,让郑璋贵眼前一亮:不吃“大锅饭”,不搞“终身制”,只有用改革的办法让企业脱胎换骨,企业才有生的可能。在两年零六个月的时间里,他任劳任怨,全力引入新型管理机制和用工制度,终于将这艘在纺织行业竞争中摇摇欲坠的“小舢板”驶向了正确的航道———躺着的机器响起来了,曾经无奈离去的工人回来了。
第二次,2000年7月,已接近60岁的郑璋贵随省里一个企业考察团赴国外考察学习归来,大胆地向县里提出“企业要发展,改制要先行”的思路。寥寥数语一下子在当地炸开了“锅”。在黄冈老区,把一个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这在七年以前,不少人是用惊奇的目光扫视着他,就连与他相依为命、患难与共走过半个世纪的老伴也为他捏了一把冷汗,躲在家里哭了好几场。信念征服了人心,真情得到了理解,2000年11月16日,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蕲春县第一家改制企业———蕲州棉纺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作。他在为企业改制的4个多月里,整整消瘦了10公斤,企业再次呈现生机。
第三次,2001年,郑璋贵又先后去非洲、中美洲等地考察,增强了自己坚定壮大企业块头的信心。蕲州棉纺企业也在改制后的四年时间里完成三级跳:2001年,企业扩建老厂,更新设备,完成三万锭粗纺纱的配套工程;2002年,与德方合资新办一家年产三万锭精制纺纱的“中德线业有限公司”;2004年,企业又新上三万锭精纱纺织项目,使“鼎新线业有限公司”顺利投产,同时还在本地和外地租赁四家棉纺企业,使“蕲州棉纺”年纺纱能力突破11万锭,成为“湖北省纺织行业十强企业”。
在古城蕲州镇,郑璋贵是个有福之人:儿女们个个都有自己幸福的家庭;老伴体贴入微地精心照顾着他的生活。很多人弄不明白他为何这么拼命?“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企业家,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为人民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尽到自己一份责任。”郑璋贵发自肺腑的朴素语言,让人们更加敬佩这位老人。
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2年来,一个原本年生产能力只有1200锭的小厂,在他的经营下扩大了100倍;22年来,企业累计上缴国家税收3800万元;支付员工工资1.4亿元,直接或间接安置社会富余人员多达1.8万人。(通讯员范建君伊育群余立鹏)(来源:荆楚在线-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