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水位有所回落,但秉性不羁的淮河依然汹涌。此刻,记者眼前的周丽平烈士纪念碑正岿立在滔滔洪水中。
今天下午5时,记者驱车路过淮河大堤鲁口镇高庄村段时,正逢阜阳市颍上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在这里举行宣誓活动。
颍上县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这是第11批民兵应急分队换岗前的宣誓。每次上阵前,大家都要在周丽平烈士牺牲的地方举行宣誓仪式。
在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周丽平烈士就在这个地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中央军委授予他“抗洪救灾模范”荣誉称号。16年来,周丽平烈士一次次见证了他的战友为保大堤而付出的努力。
进入6月底,颍上县沿淮堤段一次次遭遇险情。7月10日,该县南润段全线告急,水位超过了保证水位33厘米,160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阜阳军分区抗洪前指命令下,颍上县人武部官兵和民兵迅速集结。从当天上午10时到第二天晚6时,硬是靠人拉肩扛将14公里的堤段加高了1米。颍上县人武部部长张民因劳累过度病倒,便一边输液一边指挥。
记者在宣誓的人群中采访了年底就要退休的耿棚镇武装部部长崔文祝,这个月他已是第5次主动参加抗洪应急分队。连续17年参加抗洪抢险的民兵王飞对记者说:“每年我都和老崔一起战斗,总有种精神在激励着我们,那就是周丽平烈士勇于献身的精神!”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一组数据:进入汛期以来,驻军官兵和民兵共转移群众9000余人、粮食210吨,抢修险段38处,加固堤坝29.5公里。
今年85岁的孙华文老人,进入汛期以来每天都要来堤上走一走,老人比划着告诉记者,一来是看看周丽平烈士,二来是看看奋战在这里的解放军战士和民兵。
“向周丽平烈士学习,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防汛抗洪抢险任务……”记者离开时,耳边回荡着那一句句铿锵的誓言。在周丽平烈士牺牲的地方,淮河依然奔流,精神正在传承。(本报安徽颍上7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