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柱)“冰棍比过去短了一点,卖的桶装饮料价格未变,但体积却明显"瘦身"了。”家住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张先生经营一个小卖部,近日将他的“细微”发现告诉了记者。他说,不少消费者对商家这种“减量不减价”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在“蒙骗”消费者。
针对这种现象,日前,记者随机在成都几家超市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一种叫“某某多”的饮料的确已换了装,由原来的“直桶”型变成了小“细腰”,瓶身还有些许条纹,外观看上去更显得时尚。虽说其价格没变,但容量却由原来的500毫升减到了450毫升。而商场内发生这种“变化”的,还远不止这一种饮料,一些奶制品饮料也变了包装,“减量不减价”。消费者平常爱吃的“绿豆沙”冰棍,看上去也比过去明显短了一小节。
商家的“精明”终抵不过消费者的“聪明”。据被调查的几家超市和部分摊点的销售人员透露,不少消费者发觉上当后,便不再买那些换装“瘦身”的饮料,结果使它们的销售量有所下滑。
为何变包装后“减量不减价”?成都某饮料厂家有关人士坦承:这主要是受今年糖、橙汁、PET塑料瓶价格以及运输费、卖场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他承认,应该将“减量不减价”告之于消费者,否则会给消费者造成被“蒙骗”的感觉。当地一位姓王的业内人士认为,饮料市场出现“减量不减价”的情况,实际上是商家面对生产成本上升而又不想失去市场的一种被动式反应。在他看来,规范的市场销售,应严格遵循“明码标价、质价相符、量价相符”的原则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