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7月15日电(记者孙海涛)这两天令在贵阳打工的艾买提·牙生最高兴的事是女儿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在贵阳市二戈寨小学读二年级的艾买提·帕丽达和学校里的560多名农民工子女一样,这个学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
在贵阳市南明区,4.4万余名外来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城市孩子一样接受着相同的教育。
贵阳市南明区目前有20余万外来民工,约3.6万小学生、8000多初中生随父母在当地中小学就读。为使这些民工子女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区政府规定所有公办学校必须以片区生同等条件接受外来民工子女入学,不允许收借读费、择校费等额外费用,并鼓励学校对特别困难的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和书本费。2002年以来,区政府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对重点接收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扩建,增添教学设备,区财政每年根据公办学校接收民工子女的人数增拨生均公用经费。
尽管公办学校取消了民工子女入学门槛,48所小学接收民工子女近8500人,10余所初中接收近2000人,但是由于学校容量有限,大部分民工子女还是进了民办学校。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民办学校教学质量,成了区教育局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教育局制订了《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细则》,对民办学校定期进行督导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同时加大对民办教师的培训力度,进修学校无偿为民办教师进行学科技能培训,对200多名普通话不达标的民办教师全部进行达标培训。区财政每年拨出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民办学校的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
由于民工流动性大,其子女转学、辍学的频率也比较高,为了让这些民工子女安心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融入到同学当中,所有学校长年开展城市少年儿童与民工子女“手拉手,同成长”活动,学习互相帮助,生活互相照顾。各办事处和社区广泛开展“献爱心,大手牵小手”的关爱活动,关心民工子女,乃至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去年以来,仅学校教师为困难学生购买校服和学习用具的捐款就达12万余元。社会的温暖和热情的帮助与鼓励,使民工子女学生的流失率大大降低,城郊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从以前普遍的60%以上,降到现在的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