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 北京、天津、辽宁、湖南、贵州、甘肃等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破解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难、停车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题,使广大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建成了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1年的74%上升到2006年的89.2%,预计今年这一比例将超过90%。
今年4月1日至7月10日,北京市集中开展了零就业家庭百日援助活动,10268户零就业家庭及14895名劳动力中,已经消除零就业的有9976户,帮助14482人实现了就业,分别占零就业家庭总数的97.1%和97.2%。北京市还率先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为解决看病贵问题,北京市财政局安排资金4.25亿元,完成2006年规划内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监管”的管理模式;自2006年12月开始,部分社区医院已开始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
近年来,择校热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天津市政府出台政策规定,适龄儿童一律在片内公办小学就近入学。为此,天津市在农村先后投入40.49亿元,使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实力得到整体提升;在城区投入4.08亿元,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目前市区学校全部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今年天津市有约8万名适龄儿童在1023所公办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学生家长再也不用为择校四处找门路、托关系了。
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天津市一方面抓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抓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改革,使广大群众享受方便、快捷、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城区已构筑起由9个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7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93.4%。去年,全市医院每门诊人次医药费用下降了2.85%,药品占医药收入比例下降了0.68个百分点,全市平均住院费用持平,降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针对大批零就业家庭出现的夫妇双下岗、就业技能低的实际情况,辽宁省确定了以政府组织就业为主、强化政策扶持和社会救助等办法,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重新上岗,同时整合全省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普惠制培训等,免费为零就业家庭子女提供技能培训。在去年投入20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基础上,辽宁今年又新增10%的投入用于增强就业服务工作。各地还购买了40万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大龄职工就业。辽宁省政府承诺,零就业家庭人员只要提出申请,政府要在20天内负责帮助其找到工作,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就解决一户,实现动态为零。目前,辽宁全省3900多个社区都建立了统一台账,所有“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情况都登记在册。近两年来辽宁已累计帮助18万户、22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省领导和社区干部可随时根据台账,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现状进行电话抽查,确保再就业真正落在实处。
湖南省不仅率先在中部地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而且还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从政策上取消养老保险覆盖对象的身份限制,部分农民工也开始享受养老保险。
1997年,湖南省政府规定,将城镇所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2002年,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各类用人单位对本单位招用的户口关系在农村的职工,都必须按规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组织他们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湖南省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对农民工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进入2007年,贵州省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同时,针对3000万农村人口有1300万左右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贵州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予以解决。省委、省政府还决定,在进一步健全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在全省所有城市建立和实施廉租住房制度,逐年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
近几年甘肃省先后推出《甘肃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办法》《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等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和措施。甘肃省农村人口中有148万属于绝对贫困人口、360万属相对贫困人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将解决这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费用。这个省还制定出台《关于城市低保人员实行合作医疗的意见》,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全省66万城市低保人员看得起病、享受到合作医疗的好处。
记者从甘肃省水利厅了解到,甘肃省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1.2亿元,在极度干旱地区建设集中供水工程21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2.7万处,集中解决极度干旱的靖远县、环县、会宁县33个乡镇、231个村、21万人的饮水困难。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