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辛明我国首份《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指出:北京奥运会期间约需1万名体育专业翻译,但全国擅长体育翻译的译员只占我国现有约30万名专业译员总量的1.3%,体育专业翻译列全部22种专业翻译的倒数第四位,属严重紧缺。
此调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的唯一多语种合作伙伴传神公司共同发布的。
传神公司副总裁黄济告诉记者:“我们正在配合北京奥组委加紧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公司正着手建立各个语种的术语库,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和科技两大手段来解决。但是,想马上完美地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奥组委官员也曾经多次指出,北京奥运会肯定是成功的,但是细节上会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我想,在奥运会期间,体育专业翻译工作也会在细节上存在一些不足。”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李亚舒教授也表示:“我们正在调动任何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突击培训,但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
外语人才不一定胜任体育专业翻译 《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是国内首份针对译员的全面调查。共有1.5万名专业译员接受调查,占我国现有约30万名专业译员总量的5%。调查显示,生活在北京地区的译员占全国1/4以上,其中,英法德俄韩日6种语言的译员占98.4%,而其他被调查的近40个小语种译员总数占不到1.6%。小语种翻译人才较为缺乏,而体育专业翻译人才的缺口就更大了。
什么才是体育专业翻译呢?黄济介绍说:“除了熟练掌握所学的语言之外,还要熟悉体育专业术语。比如说乒乓球比赛里的"左上旋球",如果翻译成英文,会有很多版本,但是国际通用的只有一个说法,能熟练掌握这些专业术语的就可以算是体育专业翻译。”
“在现在的外语词典中,体育专业术语很难查到。如果在比赛中临时抱佛脚,会出现很多误会,沟通起来也很不顺畅。”黄济说。
李亚舒也表示:“如果不掌握体育专业术语,在比赛中会影响沟通。一些翻译即便能表达出运动员和一些官员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
外语人才与体育专业翻译有什么区别?CBA联赛某俱乐部翻译小阎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刚到俱乐部时,有一天我们的外籍教练让队员练习一种防守,我从字面上翻译成了"半场压力",队员一头雾水,后来中方教练问我:"外教布置练习的是不是半场紧逼啊?"我才恍然大悟。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才知道,体育专业翻译对球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了解专业术语,会经常闹笑话。试想,要是在国际比赛中,出现严重的翻译错误,有可能会影响球队的成绩,如果因此丢掉奖牌,那就更冤了。”
办奥运将促进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 北京奥运会对体育专业翻译的需求量很大。据黄济介绍,体育专业翻译的市值约为7000万元人民币。“这些专业体育翻译的工作范围很广,奥运会参赛团的语言有几十种,现在,体育翻译主要做一些笔译工作,包括外联、信息交流等。在奥运会期间,体育专业翻译将出现在比赛队伍中,他们要帮助所服务的运动队与奥组委以及比赛项目官员进行交流,还要做发布会的翻译工作,任务很重。”
如何解决现在体育专业翻译人才紧缺的问题呢?“我们早就着手与奥组委有25年奥运翻译工作经验的相关部门合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现在总结的体育专业术语达到几十万条,这还不包括一些缩略语。缩略语指的是一些简称,这些专业缩略语也达到了一二十万字。”黄济介绍说,“今后,一些有资格的翻译人才可以进入术语库学习专业术语。我们还在规范一个翻译的流程系统,主要放在网络上,只要输入相应的中文术语,就能马上得到某个语种相应的专业术语。”
但黄济也承认,体育专业翻译工作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不可能做到完美,他说:“现在的时间非常紧,任务也很重。但我们会尽全力完善语言服务工作。”
黄济认为,北京奥运会促进了中国体育专业翻译工作的发展。“其实,7000万元用于奥运会并不是很大的开销。上海市政府每年的翻译费用是1.7亿元,而全国潜在的翻译费用更是高达每年500亿元。当然,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北京奥运会对体育专业翻译工作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体育交流也会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抓住奥运会这个契机,完善发展体育专业翻译工作,可以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