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7月17日电(记者陈黎明)码得整整齐齐的书籍、明亮整洁的阅览室、电脑借阅系统……一切都那么新鲜而令人激动。16日上午,湖南汨罗市新塘乡玉龙村的村民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图书馆,为了庆祝图书馆开馆,一些村民还专门穿上了新衣。
这个农村图书馆共有2万余册书籍,是厦门大学几位在校大学生历经10个多月募捐得来的。
这家农家图书馆最初的发起人是厦门大学博士生刘优良。去年10月初,他把捐建农村图书馆、让农民有书可读的愿望在网上发布后,找到了另一个志同道合者、校友上官文宾。两人决定,到高校校园内和社区去募捐书籍,并开通了博客和QQ群,利用网络和各自的人际关系,寻找更多的志愿者。
一个横幅、一张桌子、一本登记簿,是募捐的全部工具。第一次到厦门市金尚小区募捐,只捐到了47本书。之后,他们总结摸索到一些经验,开始寻求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在社区内贴海报,并将社区办公室“发展”成募捐点。志愿者队伍也像“滚雪球”一样慢慢扩大,最后有三所高校的近300名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在福建的多所高校组织书籍募捐。
志愿者们说,募捐工作得到了社会多方支持,发生了许多令他们感动的事:一些市民冒着酷暑将书送到厦门大学,一位80多岁的老教授捐出几乎所有的藏书,一位姓庄的市民看到海报专门留条请志愿者一定等他出差回来……
刘优良说,最初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并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建成一所农村图书馆,整个过程也确实很辛苦。募捐到的书,得一摞一摞搬到宿舍,一本一本分类。一些不太适合农民们阅读的书籍,得设法跟一些图书馆去置换;一些比较破旧、价值不大的书,得卖掉买新书。但他们每当受到感动或者又捐到一些书的时候,心里就觉得充满了力量。
16日,图书馆终于开馆。玉龙村的村民们召开大会,选出他们最信赖的村民担任馆长。在外打工的村民刘海军主动要求将新建的房子充当图书馆场馆。村民们还贴了一副对联: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刘优良等17名志愿者代表也来到玉龙村。他们将帮助村民制定一些图书馆管理规则,教管理人员使用电脑借阅系统,并在此展开暑期调研。
上官文宾说,在学校还有一年学习时间,希望能利用这段时间和志愿者队伍再捐建三所农村图书馆。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