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
许志功
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庄严的政治宣示,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讲话精神,首先要深入理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一)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大致上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阶段。前一个阶段,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后一个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组织起来并空前团结,冲破重重难关,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中得出了两个最重要的历史结论: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要救中国、发展中国,必须同时代特征和我国国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种结合的成功范例。
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在这1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历史选择:第一次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带领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实践中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是在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深、把握不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失误和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渐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历史证明,只有这样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条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近160年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既经历了凯歌高奏的年代,也经历了发展受挫的岁月。尽管发生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社会主义仍然是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9年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国情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条道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贫穷,而是要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存在和发展的,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是科学合理的,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有效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从根本上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1982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之后,我们党一直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之后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进入了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共同理想,又是发展道路,还是奋斗目标。作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能够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作为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光明道路。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顺乎民意、凝聚民心、聚集民力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理想、道路与奋斗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提出了根本性要求: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这些要求,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研究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样有赖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和运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三)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坚持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坚持的保证。当今中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正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现实动力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着眼于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创造出更大的发展成就、更多的领先优势,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树立扎实奋斗、不懈奋斗的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努力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只有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统筹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党的先锋队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影响力、号召力、引导力,最大限度地动员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集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共同奋斗。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地这样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