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民生细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家用空调使用10年后极有可能变成"耗电老虎"、"悬空炸弹"和"健康杀手" 编者的话 在生活中经常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光鲜的背后事实上藏污纳垢;视线之外有着诸多的隐患潜伏;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却有着错综复杂的内幕……
提醒你应注意的,发现你所忽视的,深入你不了解的……正是本着这个宗旨,我们开辟了《被忽略的民生细节》专栏。
我们的记者将就您关注或发现的民生细节,向有关部门咨询解答,或者呼吁相关部门关注解决。
我们希冀着,因为我们的关注,你能了解更多的事实;因为我们的关注,情况会有所改变;因为我们的关注,更多的民生细节会更完善。
如果你有线索,欢迎向我们提供。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社会新闻部;联系电话:0311-88631037;电子邮箱:juanyee@sohu.com
自1997年起,空调开始大量地走进我省普通家庭。据了解,空调使用寿命的国际标准为10年。按此标准,目前我省已有一批空调步入了“退休”期,这些空调大部分存在电耗高、外挂机支架锈蚀、病菌滋生等问题。但是,近日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空调用户主动要求报废“超龄”空调的很少,要求更换问题空调支架的更是寥寥无几。
“超龄”空调竟是“电老虎” “除非是不能再用了,老百姓才会处理掉"超龄"空调。”据石家庄苏宁电器售后服务有限公司服务中心负责人岑桂柱介绍,这两年他们接受的“超龄”空调仅有1000台左右,使用时间最长的是12年,都是因为不制冷或者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才被迫“退役”的。
近日,笔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部分省会市民,其中绝大多数人对空调的使用都抱有“没坏就继续用,坏了就修一修,否则就不划算”的态度。
“空调长期使用后,其实是很浪费电的。因此,并不是使用时间越长越划算。”岑桂柱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功率为1匹的空调为例,10年前由于制造工艺相对较差,比现在的空调每小时多耗0.1至0.2度电;而在使用了10年以后,每小时至少又要多耗0.1度电。以每天工作5小时计算,每年开空调3个月,一年就要多花费一两百度电。
“超龄”空调其实还是一个“健康杀手”———在采访中,笔者发现这也容易为空调用户所忽略。据介绍,有些空调用户甚至用了十来年也没保养一次,很多灰尘粘附于叶面上,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当“脏风”吹出来,极易引发咳嗽、喉咙痛、胸痛等多种疾病。
外挂机成“悬空炸弹” 空调支架的表皮已层层脱落,露出氧化了的铁锈,而在其下面则是一排门市……这是7月13日,笔者在省会中山路上看到的一幕。
“2005年,我去省会一小区维修空调外挂机,这台空调已用了10来年。刚踩上去,外挂机支架就哗地一下裂开了,要不是我及时抓住了窗台,没准就从四楼摔下去了。”7月13日,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售后部技术员陈世瑞回想这可怕一幕时仍是心有余悸。
据了解,在广州、福州等地已发生过多起空调维修人员从高空坠落的事故。去年6月,重庆一大楼5楼阳台外的一台空调外挂机还突然砸到人流量很大的步行街上。
据介绍,“超龄”空调的外挂机之所以成为令人提心吊胆的“悬空炸弹”,除与长期受风吹雨淋、出现锈蚀有关外,还与早期空调支架没有统一安装规范有关。
但是,在老百姓中真正意识到空调支架安全隐患的人并不多。2005年,苏宁电器在全国范围内对“超龄”空调外挂机支架更换,并免收支架更换服务费。据了解,当时省会仅有六七百户居民更换了空调支架。而笔者从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办事处获悉,主动要求更换问题支架的用户也是寥寥无几。
也正缘于此,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关注空调外挂机的安全问题,及时检修“超龄”支架。
超龄空调能否强制“退役”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对于空调使用年限,目前只有国际标准,而国内电器说明书上标注使用寿命的很罕见。这也是造成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目前的《房间空调器安装质量检验规范》仅对空调支架的承重、防松、防锈和安装等作了一些规范和要求,但也没有国家标准。
对此,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处处长杨军良认为,虽然对“超龄”空调、问题空调支架的强制报废很有必要,但并不现实。“超龄”空调和汽车不同,由于用量更庞大,因而对其使用寿命的鉴定、监管都是个问题。
岑桂柱则认为,家用空调报废回收由谁“埋单”、如何“埋单”的问题很关键。另外,由于空调的使用寿命跟当地气候、使用环境、使用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单纯以年来计算也不够妥当。
据了解,目前我国相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的细则,以改变家电使用过程中“长生不老”的现象。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办事处售后技术组曹利学则提醒空调用户,为延长空调及外挂机支架的使用寿命,用户应定期清洗维护。如果空调支架锈蚀很严重,为己为人着想,应及时予以更换。对使用多年的空调,在未能更新以前,不妨对室内、外机进行彻底清洗。
本报记者 叶娟娟 本报实习生 张亢(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