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力资本的竞争,取决于人口素质。谁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雄厚,谁就占据先机机,谁就会走在发展的前列;谁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积聚不够,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人口素质左右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岭南大讲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田雪原
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
这五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笔者概括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都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物质变换;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人类参与并且按照人的目的进行的物质变换,才称上我们所说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可持续发展归根结蒂是为了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和调节器,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整合,促使人口转变、资源变换方式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变,左右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任何总体人口又可分为数量、素质、结构三个基本的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在生育率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下降、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型以后,虽然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仍是今后二三十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人口素质和结构方面的问题相继浮出水面,并且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人口的数量变动,而且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关注人口的素质和结构的变动。就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而言,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可持续发展研究没有涉及,有的虽然有所涉及也是一带而过。笔者以为,人口素质实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基本的重要方面。
据科学家考证,地球的球龄有47亿年的历史,地球上有生物也已经过23亿年,最早的人类出现在距今480万年以前。按照经济时代不是依据生产什么,而是依据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标准划分,可将人类480万年的历史粗略地分为手工工具时代、机器工具时代、智力工具时代三个基本的时代。与这三个经济时代相对应的,是农业及农业以前诸社会形态、传统的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在不同经济社会时代,自然资本、产出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以手工工具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本,以农业见长的文明古国埃及、中国、希腊、印度等,大都具有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灌溉方便等自然条件;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发生后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的相继崛起,占尽了产出资本优势,创造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历史;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前导的新技术革命,当前又发展到以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更新的技术革命,将人力资本提升到前所未有过的高度,成为决定当代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力资本是什么?是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具有的价值,其内涵是人的身体、教育、文明素质。在当代,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力资本的竞争,取决于人口素质。谁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雄厚,谁就占据先机,谁就会走在发展的前列;谁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积聚不够,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仅如此,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要有现代发展意识,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有高效能的社会调控机制和管理制度,因而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
2人口文明素质反映出社会进步的状态和程度
关于人口素质,学术界有身体素质、教育素质、思想素质或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三分法”,与仅包括前二项“二分法”的不同观点。笔者赞同“三分法”,但不赞同将后者归之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素质要有具体可度量、可比较的指标。思想、政治、道德更主要体现在观念上,难以量化;笔者提出,可用文明素质概括。人口文明素质,指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映出的该国家、地区社会进步的状态和程度。它包括该总体人口具有的道德水准、法治观念、文化素养等,但它是通过社会进步文明程度表现出来的,因而是可以度量的。譬如,社会成员仁爱之心、助人为乐文明程度怎样,可以通过捐助、义卖、亲情关怀等形式表现出来;遵守公德、环保意识文明程度怎样,可以通过排队候车、是否随意乱丢废弃物等表现出来;社会是否和谐、法治观念怎样,可以通过社会犯罪率、恶性案件发生率等的变动表现出来等。提出人口文明素质,在我国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非常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方面的人口素质本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雷铎
3 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的三点建议
提高人口素质,身体素质是基础。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身体素质有了巨大的提高:婴儿死亡率由20世纪40年代接近150‰,下降到目前的28‰左右;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由20世纪40年代农村35岁、城市40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3岁左右。其他如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也大大降低。然而我国人口身体素质还不够高。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6年人文发展指数,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在7‰左右,我国要高出21个千分点;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发达国家达到78.8岁,比我国高出6岁左右;至于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疾病预防和控制、农村卫生保健等,差距要更大一些。预计我国婴儿死亡率2010年可下降到15‰、2020年10‰左右;预期寿命2010年可提高到75岁、2020年提高到78岁左右。为此,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强人口健康科学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强生殖健康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发展安全、高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研究,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生物、遗传、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的研究,通过科学宣传和建立健全必要的社会机制,达到优生目的;加强重大疾病生物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早期预测、发现、诊治水平,建立重大疾病高效、快速检测分析和治疗系统等。加强人口健康科学研究是基础,要想使科研成果发挥作用和收到实效,关键在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应用。
第二,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公共卫生事业也获得较大发展,但是无论发展的速度还是发展的规模,后者都不能同前者同日而语,相对要慢得多、小得多。更主要的,是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部分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个人支出部分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形成被广大民众称之为“新三座大山”之一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此,必须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建立起城乡全覆盖医疗保障制度。“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需要脚踏实地地认真推进。
第三,适应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把握疾病防治重点的转移。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离不开总体人口的变动与发展,特别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我国用较短时间完成由年轻型向成年型、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并将以比较快的速度达到老龄化比较高水平。随着这种转变而来的,是疾病谱的变动,如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这6种老年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35.8%。此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病率普遍上升,老年性疾病构成疾病谱的主旋律。
4 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人口教育素质的提高
提高人口素质,教育素质是关键。中国发展的希望,在于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人口教育素质的提高。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人力资本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如今科技进步一日千里,要使科学技术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国家站在发展前沿,也只有通过教育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教育素质的提高引人注目,以相当于平均所受教育年限的人口教育指数变动,全国由1982年的4.2提高到1990年的5.2,2000年的6.8,2005年的7.5。尽管如此,也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距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甚至不及某些发展中国家。世界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表明,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水平。也就是说,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2005年广东省人口教育指数为7.9,略高于全国水平;然而广东省GDP总量位居全国之首,足见包括广东省在内,提高人口教育素质任务之急迫。按照规划,“十一五”基本普及初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12年,是可能的和比较现实的。提出几点建议:首先
,要树立人才强国、教育先行理念。如果人口素质特别是教育素质能够得到较快提高,人口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就会变得很明显,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就会持续地显现出来。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持教育先行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
其次,要增加教育投资,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财政性教育投资不断增长,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长期徘徊在2%~3%之间,近一二年来才突破3%,预计“十一五”达到4%。而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GDP的5%~6%,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占到4%~5%,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对教育情有独钟占到7%以上。一个时期以来,主张把教育“推向市场”颇有影响;对此,笔者以为要做具体分析。我国同许多国家一样,教育分作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两种。义务教育不能简单“推向市场”,政府要承担起对居民教育的义务。从本质上说,教育属公共事业,始终具有一定的社会再分配的福利性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能完全套用商业运营模式。当然非义务教育要借用市场机制,使社会所有教育投资者都能得到相应的补偿,以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办教育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捐赠、赞助教育事业,则一惯被视为社会的一大善事,历经各种朝代而不衰。因此,我们在强调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办学,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最后,调整教育结构,提高人口技能和经验素质。目前我国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突出的表现是高等教育急速发展,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增长过快,而职业中学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和萎缩。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人口的素质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中等职业教育滞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经验型 人才得不到满足,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熟练劳动者缺乏,势必影响到劳动力的市场供给,出现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一个时期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曾经出现过招不到足够的熟练技术工人的局面,致使该劳动工资率抬得很高,甚至高过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任何国家的经济技术结构都是立体的,既要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带头作用,又要有大批的中间实用技术,还要有部分比较落后的技术,组成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和产业结构。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个立体式的经济技术结构是基本的框架;只是在现代化建设中,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更快一些。我国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不仅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要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增加经验积累。提高人的技能和经验,同样是提升人力资本不可或缺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5提高人口文明素质需从娃娃开始
提高人口素质,文明素质德育为先。所谓人口文明素质,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念,即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统领其他社会价值、占据主导地位并被绝大多数居民认可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规范,正确地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参与与奉献。从代际关系解读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需要建立起吸取传统道德精华并符合现代发展的先进道德规范;明确的法制意识,要使公民进一步树立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保护,以及维护和监督司法公正、廉洁的责任感。提高人口文明素质需从娃娃开始,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培养有理想、爱祖国、爱人民、尊老爱幼、诚信友爱的一代新人。(来源:南方网-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