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山东某预备役高炮团的官兵们喜滋滋地搬入了新落成的营区。这个组建两年多的团队,虽然刚刚拥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但却不乏引以为豪的“传家之宝”——在新营区的一间荣誉室里,4块参加上级军事演练和比武时获得的金灿灿的奖牌,记录着官兵们在训练场上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昭示着该团党委视打赢为第一要务的使命意识!
2005年元旦前夕,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一辆大卡车载着5名干部和6个兵,来到被当地人称作“老鼠岭”的地方组建某预备役高炮团。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走进那座弃用多年的营院,看到的情景还是让官兵们过目难忘:院子里荆棘丛生、脏乱不堪;上世纪70年代建的营房年久失修,站在很多屋子里能看到“一线天”;营区内管道老化,没暖气,电不通,用水要到附近村庄里去拉。晚上,在冰冷的屋子里和衣睡觉时,几个战士嘀嘀咕咕给营区“画”起像来:杂草多、垃圾多、危房多、老鼠多、野猫多……
陆陆续续,走进营区的官兵越来越多。但时间不长,有人开始活动着要调走,有人盘算着年底就转业。
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团党委5名成员围坐在简陋的会议室里,讨论起部队的发展大计。“团队刚组建,头两年啥也别想。一门心思搞好营建,把人留住,这就是最大的成绩。”会议一开始,有人针对团里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摆出了这个听上去“蛮实在”的观点。“营区建设当然得抓紧,但是,新建单位难道成天就忙盖房子修马路吗?留人只能靠改善环境这一招吗?”团政委王培廷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政委说的在理,”团长李国生接上了话茬:“我看大家先要好好想一想,上级派我们来这里建预备役团究竟为了干啥?等日子过安逸了再练兵,部队将成什么样子!”讨论了半宿,“一班人”形成共识:队伍一拉起来,战斗力建设铁定就应成为第一要务。
很快,团党委接连出台了《关于党委(支部)议训的五项规定》、《关于搞好训练中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年度大项训练计划安排》、《关于严格训练奖惩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从建章立制入手,把军事训练摆到了重要的位置。缺骨干,他们先后选派30多名现役干部和预备役军官到作战部队代职锻炼或挂钩训练;缺教材,他们组织力量自己动手编写;缺器材,他们一边积极请领,一边采取借用、革新等方法克服困难。部队组建当年,硬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成建制展开训练,并参加了省军区岗位练兵示范课目演练。到了第二年,先后5次组织预备役官兵开展火炮训练,总计历时70余天。
两年多来,每当营建等工作与训练任务出现矛盾时,该团党委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工作的重心偏向后者。高炮一连连长燕长城学过建筑工程专业,对营房建设情况比较熟悉,是后装处领导稀罕的宝贝人才。去年5月,团里受命建立防空兵分队作战指挥模拟系统,关键时刻,团党委果断地让身为高炮专业行家里手的燕连长从工地上撤了下来,集中精力参与系统开发。
训练事大,营建不仅不能“挡道”,而且还要积极“助力”。
预备役团的官兵们还记得,在营区建设规划论证阶段,不少人曾抱有这样的想法:既然修建新营房,就要建得“够档次”,看起来气派、大家住着也舒服。但是,这一“呼声”对团党委的决策没产生任何影响。“一班人”从一开始就为营建工作划定了两条线,一是不能追求奢华,而要节俭搞建设;二是必须着眼训练需要、服务战斗力生成。为此,他们先后去6个单位“取经”,并引入工程规划设计专家辅助决策机制,在集办公、战备、教育、训练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等主要工程建设中,立足实战需要突出了信息化含量。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经过官兵们的建设,“老鼠岭”的面貌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建军80周年到来之际,一座整齐美观、功能齐全的新营区终于宣告落成,这是官兵们梦寐以求的喜事。而更让他们倍感自豪的是,他们是带着4块铮亮的奖牌搬入“新家”的,那都是他们过去两年参加军事演练和比武时获得的,其中三块“第一”、一块“第二”。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组建刚刚两年多的团队来说,这是何其不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