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辉煌60年
本报记者 史万森
太阳升起的时候,居住在毛乌素沙地深处的殷玉珍一如既往地早起,喂完牛羊,扛起铁锹走向沙地深处,重复她多年来的工作———种树。
从1985年嫁到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20多年来,在荒无人烟的井背塘,她同丈夫白万祥克服无水、无电、无路等困难,战胜病魔困扰,在漫漫沙海中栽种杨柳近百万株,种乔灌草不计其数,治理荒沙6万多亩,其中有林面积达5万多亩。
全国“三八”绿色勋章,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全国十大女杰”……太多的荣誉似乎并没有给她多少改变,连扛铁锹的姿势,还是记者几年前采访她时的样子。
鄂尔多斯曾是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然条件变迁和人为因素使这里生态恶化,上世纪90年代,连续几年罕见的干旱更使这里的植被覆盖度下降到不足30%,沙进人退,许多人流离失所。
正是为了有一棵树、有一点树荫、遮一下毒日头的理想,殷玉珍走上了种树之路,且一走走了20多年,走得艰辛,走得执著。
2000年,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市”的战略目标,“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以个体为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立草为业、舍饲圈养,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一乡一镇建设一园一区”……一系列生态保护建设政策在鄂尔多斯出台。
当年,殷玉珍靠养几只羊或替人干活换树苗,还得翻越沙漠靠人往里背,而今,她已经有了一个40亩的育苗基地,繁育侧柏、云杉、樟子松、柠条、羊柴等十余种树种,还有一条8公里的砂石路通到她家门口。
近几年,她通过借、换、贷等方式已累计投入百余万元,在毛乌素沙漠中修筑起3条简易公路,长40公里,筑防风沙林障4000余亩,打机井和流沙井4眼,架设高低压线10公里,开发水浇地200亩。
殷玉珍领着记者看他们种植的40亩优质牧草,60亩青贮玉米,看他们养的300多只羊,20多头牛。她说,现在他们的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一万三四。
绿色曾是理想,是生存条件,而营造绿色,光有理想显然不够。殷玉珍因为绿色的梦走上了种树之路,而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方针又让她感受到了富裕的召唤,更增强了她播撒绿色的信念。
不毛之地井背塘因为殷玉珍而满目苍翠,生态日趋恶化的鄂尔多斯因为无数殷玉珍式的绿色英雄而满目苍翠。达拉特旗的王果香,杭锦旗的乌日根达来,乌审旗的宝日勒岱……一个个绿色英雄为鄂尔多斯播撒绿色。
截至目前,全市有林面积已达2359万亩,比2000年增加了771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8.07%、75%,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5.91和45个百分点,生态状况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有2000多万亩草场、60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防护林保护,有2000万亩风沙危害的面积得到了初步的治理和控制,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