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烟台市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骨干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名牌产品培育迈出新步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品集群渐成规模。其中,海阳核电项目国家已确定投资主体和技术线路,鸿富泰电脑及主板二期扩产等项目投入建设,东岳汽车二期扩建、南山高精度轻合金等项目相继投产,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整车下线。
同时,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1家,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烟台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大力推动节能降耗,扶持发展循环经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烟台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典型,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中闯出一条新路。2002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率先兴办了“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2004年,争取同济大学、韩国资源再生公司共同支持在园区内建立了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韩国政府连续5年每年向研究院提供3亿韩币的资金支持。而后,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烟台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二家“第七类废物定点加工利用单位”。中外合资诚通烟台资源再生加工区开发公司成立后,烟台资源再生加工产业进入集约化运营阶段,政府搭台、科研院校提供技术、国字号企业商业化运作的模式正式形成。目前,入园企业达36家,注册资本1.2亿美元,涉及旧五金、塑料加工利用等领域。
园区还将在全国设立分支公司,在日、韩、美等国设立初加工基地,通过对进口废旧物资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地解决资源短缺、劳动力就业等问题。预计2008年,园区年加工处理再生资源将达500万吨。
项目建设未动,中水回用工程先行,给水、污水、中水三条管线统一配置,烟台开发区这种理念全国领先,此举不仅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而且实现了水资源的“闭路循环”。全区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
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开发区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从而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全区重点启动了“三大工程”: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工程。按照BOT方式,规划建设3座污水处理厂,采取氧化沟等国际先进的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等方面。三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后,预计年可处理污水5000万吨,回收利用率最低可达50%。二是建筑中水工程。烟台开发区明确规定:凡在建、新建、改扩建建筑面积2万平米以上的建筑必须建设中水设施,不按规定设计中水工程的,有关部门不予环保工程验收,不发房产证。目前,已有25家单位启动了中水工程,年节约用水240多万吨。政府单就中水下文,这在全国少见。三是企业水资源节约利用工程。全区已有30多家企业推广工艺革新、水处理回用和水梯级利用等措施,仅氨纶公司一家年节水达88万吨。(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各地最新人事任免 地方滚动新闻 地方监督 消费投诉 生活资讯今日热点中央媒体看地方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