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当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了8.4%。当初,社会各界都曾经担心: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商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就会提高,那么中国商品的出口会大受影响。那么在过去的两年中,这种担心有没有变成现实?我们来看看记者在出口大省浙江和江苏的调查。
汇率改革带给中国企业的压力 浙江华鸿控股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相框镜框为主的民营企业,他们生产的画框、像框等产品,80%以上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当天人民币就升值2.1%,这让他们的利润损失了一大块。
浙江义乌市华鸿控股集团董事长龚品忠:“升值幅度比较大,时间比较短,我们一个月最起码那前面三个月损失,一个月六十几万。”
龚品忠告诉记者,按照一般的贸易惯例,在和外商谈妥价格之后,还要等外商下订单,接到订单到完成订单,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等外商收到货之后,才会把货款打到国内的帐户上,这样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将近6个月的时间。
龚品忠:“半年里面汇率升涨了多少,人民币升值了多少,很可能已经3个点去了,甚至4个点,就等于100万美元的东西,你可能要损失三到四万美元。”
浙江义乌的出口企业,大多采用美元作为结算的货币,签订合同的时候,一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但是收到货款的时候,一美元只能兑换7.8元人民币。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义乌市每一个出口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难关。
浙江义乌市贝克曼集团龚新翼:“我们4月份接一个西班牙客户的订单,订单货值在120万左右,我们到6月份给他交货,因为人民币的升值,我们大概要损失3万左右人民币,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单子。
贝克曼公司是义乌市一家生产衬衫的民营企业,他们公司生产的男式衬衫绝大部分都出口到国外。2005年的时候,他们的产品有50%是销往俄罗斯等国家,但是销往这些国家的产品都是中低档的产品,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龚新翼:“原来做俄罗斯市场,我们销售一件衬衫销售总值25到30元人民币,我们可以从中间赚到1.5元到2元人民币。”
龚新翼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件低档衬衫的利润在1.5元左右,但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就要1元多钱,如果不采取提价的措施,他们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会亏进去。
龚新翼:“按照美元一年汇率上升3%来说的话,我们每年的出口有2亿5千万左右,这样算起来的话一年就要七、八百万,如果我们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规避,那么企业很难承担得了。
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很多出口企业都采取提高价格的办法,来减少损失,有的企业则采取,按照交货时的汇率来结算,这对于外国进口商来说,同样是提高了产品的价格。
浙江义乌市梦娜袜业董事长宗谷音:“我们每年在给客户报价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把这个汇率的风险算在了前面,你比如说今年到目前已经快到7块6了,我们实际上年初的报价就在7块5毛5到7块6之间。
宗谷音告诉记者,过去他们给外商的报价基本上变化不大,一般是一年报一次,但是随着人民币的浮动,他们的报价也改为一年两次。而在华鸿控股集团,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报价已经是每个月变化一次。
浙江义乌市华鸿控股集团董事长龚品忠:“我们现在无法给他作一个固定的报价,我们跟他讲,你的报价最多两个月有效,超过两个月我就不能保证。”
然而频繁的价格调整和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给那些外国买家造成了很大心理负担。
龚品忠:“这个里面会浪费很多的精力,然后又会影响他的预期的利润,所以这是一个在贸易上很大的障碍。
对这些出口企业而言,更大的影响是,价格提高之后,一些客户和订单的流失。
浙江义乌市贝克曼集团龚新翼:“客户在国内销售的时候,他的价格自然要上升,消费者一下子难以承受,慢慢会造成一个销售的滞销。”
浙江义乌市梦娜袜业董事长宗谷音:“他本身的获利空间就很少,你获利空间也很少,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他也没有空间了,那么结果就是没有订单了。”
人民币升值影响的不仅仅是生产企业,对于那些专门做进出口生意的外贸公司来说影响更大。苏州进出口集团的孙磊董事长告诉记者,作为苏州市最大的外贸公司,他们每年的进出口额超过了10亿美元,但是由于出口额占到90%以上,所以人民币升值带给他们的压力更大。
苏州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我们的收入,按照我们今年预计出口12亿美元来说的话,今年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收入2到3亿人民币。”
苏州进出口集团下属有10个外贸公司,大都是做一般贸易,其中轻纺、家电、玩具
类等产品占据了9成以上的分额,这些产品相对来说附加值比较低,技术含量也是比较低的,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所替代。
孙磊:“所以假如再进一步升值的话,可能我们的利润空间会更加的被压缩,最后这些价格优势的产品就会丧失,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产品向周边国家转移。”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