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晓昭在骑行中 |
| |
徐晓昭获荣誉骑行奖 |
两年前他还是晚期肠癌病人,两年后他成功骑车挑战青海湖
南京癌友骑上3900米山巅
56岁的南京晓庄学院徐晓昭老师昨日穿着鲜红的骑行服,蹬着漂亮的捷安特OCR-7山地车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南京癌友俱乐部,引起众人一阵欢呼。他最近参加了在青海西宁举办的“2007迎奥运国际自行车激情挑战赛”,获得唯一的荣誉骑行奖。
车赛上唯一的癌症选手
2005年8月3日切除结肠癌,术后一年,为尽快恢复身体,徐晓昭开始了骑山地车锻炼。
今年6月,徐晓昭上网随意输入关键词“自行车比赛”,突然跳出了青海西宁市举办“2007迎奥运国际自行车激情挑战赛”的消息,并且今年首次举行业余选手比赛。徐晓昭兴奋不已,立即给组委会去信。报名者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是唯一的癌症患者,而且是年龄最大的外地选手。组委会认真讨论后,给他发来邮件,欢迎他参加比赛,但是必须有医生的证明。徐晓昭再次来到省中医院,找到当年为他手术的专家、省中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刘福坤教授,刘教授惊讶地发现,徐晓昭体能恢复得很好,他认为可以参加比赛。徐晓昭的爱人非常支持他,还特意花4000多元给他买了最好的一款山地车。
7月8日,徐晓昭提前一天,独自带着山地车上了去西宁的火车,不少癌友闻讯前往车站为其送行,祝他取得好成绩。
难度相当于“环法赛”
徐晓昭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带了一个海拔表,南京的海拔为4.5米,气压为1,西宁的海拔约2200米,气压约0.77。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空气中的含氧量就会越少,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影响就越大。”
“对从低海拔地区来的选手,初到高海拔地区,第一天最好骑行强度不要太大。调整好赛车后,我在西宁市区骑行了约15公里,练习了两个不太陡的坡道,主要是检查车况和调整心肺功能,注意千万不要感冒。”
“我还了解到,高原比赛,气候会突变,一片云来哗哗的大雨或是雪珠,云开雾散后强烈的紫外线让你头晕目眩,温度会忽高忽低,所以带好了防护用具,如护袖、护目镜、一次性薄雨衣等。”徐晓昭说,虽然是业余比赛,但决赛时也要在两个小时内从海拔2800米骑上海拔3900米高的“拉鸡山”,全程都是上坡,总路程15公里。
向前再向前,向上再向上
7月12日是总决赛,徐晓昭在他的日记中写到:
拉鸡山是青海湖边上最高的一座山,也是国际自行车环湖赛中最困难的一个赛段,坡道难度相当于环法赛,海拔在3900米左右,由于海拔较高,气压只有0.61,空气中含氧量相当于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二,体质较弱的人走路都会气喘,即使体质较好,如要进行大的运动赛事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的。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缺氧的感觉。比赛前不要吃得太饱,贮备几块好的巧克力,还泡了浓浓的一杯藏药“红景天”以补充体力。
辛庄海拔2800米左右,是本次激情挑战赛的起点,终点是拉鸡山顶,3900米左右。“各就各位,预备!”随着啪的一声枪响,选手们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冲出起点线,由于全是上坡道,根本没有平路,疾驶五六分钟后,选手们渐渐拉开距离。
我本是重病之躯,再加上初上高原心中无底,当然不敢用尽全力去跟队,只是用八九成力,调整好呼吸,不紧不慢地以12公里/小时的速度正常骑行。海拔不断升高,对心肺功能的考验确实很大,弯道一个接着一个,根本看不到头,心中毫无杂念,只是向前再向前,向上再向上,这是我喜欢自行车运动的原由之一,就像人生是需要不断地向前和向上的。
到海拔3200米处下起大雨,眼睛都睁不开,赶紧穿上备用的薄雨衣。过了一会,雨过天晴,太阳又让你领教了强紫外线的厉害,幸亏一直戴着深色护目镜和长护袖,但雨衣让你如同进蒸笼,速度已在9公里/小时,电视采访记者在车中大喊:“行不行啊,要拉你一下吗?”我大声回答:“我一定要骑上去,拉我上去对我来说这次挑战赛就没意义啦!”
真是觉得奇怪,海拔那么高,我骑行中大声说话居然不气喘。我接着说:“我冲刺一下给你们看看!”就加大力量变换骑姿,将速度一下提到19公里/小时,而且保持了5分钟。
过了不久,大概到了3600米-3900米的高度,天又变脸,一片积雨云过来,下起了雪珠,气温骤降,肢体开始麻木,头盔上劈啪直响,较大的雪珠砸在手臂上很痛。速度已降到7公里/小时,人的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抬头向上望,依然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终点,这也是对人的意志力考验最大的时刻。保持好心态,一圈一圈地踩踏,告诉自己,只要坚持就会胜利。
只顾闷头前行,不知何时听见身边有人说话:“徐老伯,加油!就快到终点了。”抬头一看,原来是18岁的黑龙江省选手下来接我,心里一阵感动。不久,远远听见大声的呼喊:“加油!加油!”原来山顶终点处全体人员都在为我热烈鼓掌加油,立刻全身热血沸腾。
在3900米处,又一次冲刺(25公里/小时),为我参加本赛事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