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道路 |
穿着骑行服的徐晓昭老师充满了活力 |
两年前发现结肠癌晚期
2005年,事业如日中天的徐晓昭突然便血不止,一天拉肚40余次,半个月后才查出是结肠癌晚期,出现肠癌穿孔,脓肿包裹着肿块,与腹壁、盆腔壁粘连在一起。病情危重,以致医生们都不敢做手术。其家人找到省中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刘福坤教授,并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哪怕死在手术台上,也要争取手术。
当年8月3日,凭着多年的手术经验,刘福坤教授历时4个半小时,为其切除了肿瘤,结肠切掉30厘米,小肠切掉90厘米,并进行了肛门改道。
术后一年开始锻炼
徐晓昭告诉记者,生病以前,他因为工作忙,很少主动参加锻炼。手术一年后,为了使身体尽快恢复,他花800元买了辆山地自行车,每天骑一点。刚开始每天10公里,后来每天骑二三十公里也不觉得累,最多的时候一气能骑80公里。
在南京西祠网“我爱单车”贴吧里,经常会有年轻人相约到南京郊区公路上飙车,50多岁的徐晓昭有时也会去凑个热闹。刚开始,他总是落在别人后面,渐渐地,他越骑越好,甚至能一口气骑上紫金山天文台。
建议癌友个性化锻炼
晚期肠癌术后不到两年,就能在海拔3900米的高原参加国际自行车挑战赛,徐晓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说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癌症是会让人死亡,但永远不能战胜人的精神”。
徐晓昭并不建议癌友锻炼都向他学习。他说,肿瘤病人康复要个性化,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运动以不疲劳为标准。其次,肿瘤病人康复关键要心静,“人可劳力但不可劳心。”在康复期间他什么烦心事都放下了,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肿瘤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其结果就是死亡,但在和肿瘤抗争的这个过程中,人要有一种不断向上、不断向前的精神,这就是我的人生态度。”徐晓昭感慨地说,自行车运动正是体现了这种向上向前的精神,这也是他深爱这项运动的原因。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