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脚下的战利品
每年七八月份,德化县浔中、国宝、赤水等山区乡镇种的地瓜就该收成了。只是一座座深山的茂林深处,经常有野猪出没,村民辛苦几个月的劳动果实,常在一夜之间就全被野猪给拱了。
今年2月,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德化可限额猎捕800头野猪。从7月16日起的3天时间里,本报记者赴德化深山,记录下了浔中农猎队的猎捕经过。
猛虎村围猎记
三枪撂倒大野猪
19日上午6时许,猎队接到赤水镇猛虎村村民反映,两块地瓜田都被野猪给拱完了。
“野猪吃完东西,都会就近找个林子密的山岭休息。”63岁的猎队队
长曾广敏告诉随行的记者,从现场留下的猪脚印判断,他们大体锁定了野猪的藏身之处。
8时,围猎开始。7名队员分成两组,5人留守伏击,2人进山驱赶。埋伏的队员在山里一隐蔽处形成一个包围圈,每个人都身着迷彩服,躲在不易被发现的草丛里。记者跟在了老曾身边。
砰!第一声清脆的枪响在11时20分发出,这是进山队员发现野猪踪迹的信号。枪响之后,猎狗的叫声就从山林里不断传来。没过多久,老曾突然从草丛里快速站起。记者还没反应过来,枪声就在耳边响起。
老曾开枪了。远处,一个黑影还在飞奔。第三声枪响,2分钟后从山林另一处发出。
“野猪已经倒下,不用着急。”在队员的指引下,记者发现不远处,数只猎狗正围着一只倒地的野猪,其他队员都已在那集结了。
被击毙的野猪从山里抬到山下,一称,有60多公斤重。猎队用了半个多小时宰杀后,卖给了商贩。老曾说,这些钱,扣除运作成本,余额由猎队队员平分,这是队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提防致命反击
老猎手两度遇险
一个上午打到一头野猪,算是走运了。记者跟踪猎队拍摄3天的时间内,猎队出动6次,共打到3头野猪。根据村民提供的不少线索,都很难找到野猪踪迹。
有着多年狩猎经验的老曾说:“如果没有猎狗帮助,很难找到野猪的去向。100公斤以上的更有逃生经验,平常能找到的,都在50~80公斤的。”一发现野猪,就要迅速做出围捕方案,还要防止野猪的致命反击。
去年1月,德化浔中镇与国宝乡交界处的山头上,一头腿部挨了老曾一枪的野猪溜掉了。次日,这头受伤的野猪再次跑到地里啃芋头。老曾带队再次追击时,它却藏进了深山。正当老曾在灌木丛搜索时,硕大的野猪噌的一声冲了出来,猪头狠狠朝老曾胯下拱去。老曾连人带枪飞了起来。
“我刚跌到地上,它又回头朝我拱来,”老曾一脸惊悸,“我想都没想就猛翻了个身,两只手用尽全力将猪脑袋推开,拾枪立马朝它补了一枪。后来,野猪被抬到山下一称,乖乖!竟有85公斤多。”
类似经历老曾遇过两回,至今他摔伤的右胸偶尔还会隐隐作痛。“两只和我进山的猎狗,一只被野猪咬断右前掌,一只肚皮被咬破,都没熬过几天。”
老招数难奏效
猎队获准打野猪
收音机、鞭炮、稻草人、拉电线……春耕、秋收之际,村民想出的这些老招数,已经很难阻止野猪侵害农作物。“形象逼真的稻草人,不到一周就会被它们识破。”
连日来,记者在德化浔中、国宝、赤水等乡镇了解到,多年来,野猪在山区田埂留下了斑斑劣迹。长牙锋利、身体剽悍的野猪让山区农民头疼不已。一旦遭遇“猪灾”,村民几个月的辛苦劳作就要打水漂了。
前年,盖德乡吾华村一村民家里的母猪,莫名其妙怀胎,结果产下6只毛色“变异”的小猪,像极了野猪。主人很肯定,这是一窝野猪崽。后来发现,和家猪不同,这些猪崽很难长膘,牙齿也比较凸出,就像野猪的獠牙。
野猪在德化为患山村,并不是近年才发生的事。德化县林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说,随着政府封山育林的效果显现,野猪在茂林里的活动范围扩大,唯一能与它们“过不去”的仅有少数的猫科豹类动物。正常情况下,野猪一年能繁殖1~2胎,一胎5~8只,成活率又高,于是“猪灾”也多了起来。
这位负责人说,猎队1998年经省林业厅批准成立,基本由复员军人组成。“猎队是目前遏制野猪数量激增比较有效的方式。近年来,野猪对农作物破坏的情况已有所减少。”(作者:杨清竹) (来源: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