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亲如一家,虽然玩耍时会出现一些小矛盾,但他们依然快乐无比。 |
模拟家庭的养育方式让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加活跃,年底又将有50名孩子能够找到“家”。 |
越力(左)和保保(右)对着记者的镜头开心地做出V字手势。 |
经过一年的磨合14对临时父母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年底拟增新的模拟家庭
去年8月,“模拟家庭”这个全新的名词出现在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模拟家庭”主要是采用聘请家长与孤残儿童组建家庭的模式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照顾,由政府出资,租用市政府的“廉租房”或利用福利院自身的房子,每个家庭聘请一对夫妇作为家长与4~5名儿童一起生活,孩子年龄在3岁至13岁之间。
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院长徐久介绍,模拟家庭和寄养家庭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让孩子进入家庭生活。福利院的孩子分为:正常孩子、轻度残疾、中度残疾以及重度残疾的孩子。“长期以来,福利院的正常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人收养,轻度残疾的孩子会被寄养出去,中、重度残疾的孩子则留在了福利院由福利院进行康复训练、抚养。这样一来,一些年龄偏大后来进入福利院的正常孩子或是中度残疾的孩子就留在了福利院。”去年8月开始,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开始试点模拟家庭,让年龄偏大的正常孩子、以及中度残疾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种养育模式在福利院试行1年来,使64名福利院的孤残儿有了“家”。到今年7月为止,14户模拟家庭都已经陆续正式签定协议,在协议的年限中,家长就如同一般家庭的父母一样,都将进行对孩子日常的照料。
在经过近1年的试点后,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磨合地怎样?
为讨好“儿女”“爸妈”搞贿赂
今年50多岁的黄女士夫妇是第一批成功应聘为模拟家庭的父母,他们从老家吉林省退休后,便跟随女儿移居广州。去年,听说福利院组建“模拟家庭”,夫妇俩便应聘成为孩子的父母。现在,他们住在福利院改建的一套公寓中,有两间房、客厅、厨房、家具、电器等一一俱全。
哄睡觉也要“贿赂”
跟黄女士夫妇生活的5个孩子全部来自福利院,他们中只有一个是健全健康的——老五荔媚(3岁,女孩);另外三个则都存在智力问题,分别是老大白力(10岁,女孩),老二保保(8岁,女孩),老三道真(7岁,男孩);还有一个是患有血友病的老四越力(5岁,男孩)。他们的“爸爸”“妈妈”——黄女士夫妇。
如同所有的重组家庭一样,黄女士的这个家也是经过最初的生疏、磨合,到现在的温馨。
去年年底,黄女士接回自己的五个孩子。看到孩子的第一天,她哭了一个晚上。“我自己的女儿20多岁了,还天天向我撒娇。可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父母疼,小小年纪还要忍受病痛”。黄女士第一天看见5岁的越力,患有血友病的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这让黄女士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对他们好一点、再好一点。黄女士的满腔好心,孩子们却一点也不稀罕。“每次我叫他们,他们都不理不睬;给‘面子’的时候,就看我们一眼。他们也不称呼我们‘爸、妈’”。晚上,孩子们睡觉,越力不让我们帮他脱衣服裤子,也不让其他人碰。为此,黄女士使出浑身解数。“我强搂着他们哄,让他们听话”。但作用不大。但这种僵局持续了一个星期,一星期后,僵局被打破了,这得归功于黄女士“贿赂”成功。
一周后才喊“爸妈”
“我发现光搂着没用,关键要糖果诱惑,越力脱一件衣服,我就给他一颗糖;脱了鞋子,我给他一个苹果……后来,越力会乖乖地脱衣服睡觉了”。这种方法在其他4个孩子身上也“大显神威”。所有不吱声的孩子们在一星期后,都会开始喊着“爸爸、妈妈”了,高兴的时候,孩子们还咿咿啊啊地哼着各自自创的小曲。
老大白力“黑社会老大”也会道歉
晚饭后孩子们吃着父母分好的一人一份的水果,老大白力吃得快。吃完后,趁父母离开客厅的间隙,一把就将妹妹荔媚的水果抢了过来。敌不过姐姐的荔媚只能哇哇大哭予以反击。
孩子们在家玩玩具,保保正拿着机器人玩活。姐姐白力也想玩了,她二话不说,仗着自己高个、力气大,一把将玩具抢了过来,保保这样的亏可不想吃,她和白力就扭打起来了。黄女士的亲生女儿还送了白力一个外号“黑社会老大”。
黄女士知道后,急了,“白力,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知道吗?”,一边给白力讲道理,一边要白力给弟弟妹妹道歉。那时已经9岁的白力,知道自己理亏。她小声地向弟弟妹妹们道歉:“我是姐姐,我保证以后不欺负你们了,更不会打你们了”。
临时家庭五儿女 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老二保保 客人手里抢回全家福
保保是三个存在智力问题孩子中,问题稍显严重的一个。
去年年底,家里来了美国半边天基金会的客人,客人来参观这个家庭。保保看见客人就凑上前去,翻客人的兜,问客人装了些什么;客人手里的相机,他也使出吃奶的劲,一把抢过来看个究竟。“当时,我和孩子爸爸都愣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向美国客人解释。”不过,让黄女士松了一口气的是,客人很理解,还蹲下身来给保保讲解相机。
但刚松一口气的黄女士,马上又紧张起来了。因为,保保又去和美国人抢东西了,这次,保保看见有美国客人正拿着他们家的全家福,保保一着急,又使出吃奶的劲,把照片抢回来。“这是我们家的照片,上面有爸爸、妈妈,还有保保……”。原来,保保是怕照片被客人拿走。
老三道真 玩玩具牵出“连环案”
孩子们偶尔在家里也“为所欲为”。父母离家一会,回来后,总是发现家里的墙上被乱涂乱画了。黄女士夫妇俩开始调查,每点到一个孩子,孩子们都说,“不是我”。“5个孩子,虽然有几个孩子吐字不清晰,但个个都说得理直气壮,也没人打小报告”。
有一天,黄女士发现家里的玩具小火车车头坏了,机器人坏了,玩具琴也坏了。夫妇俩再次展开调查,但是这回孩子们要么不说话,要么还说“不是我”。黄女士开始讲道理了,“做错事,我一点也不会怪你们。但你们如果不说实话,还相互帮忙,不站出来说实情,就不是好孩子……”黄女士大讲一番道理后,道真突然问妈妈,“妈妈真的不会怪,只要改就行?”事情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道真最后承认是自己干的。他还承认,以前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就是他自己。
老四越力 听话懂事“和事佬”
听话、懂事、很好相处,是黄女士对越力的评价。5岁的越力身体最差,因患有血友病,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其他孩子也能体谅哥哥或弟弟,都会让着他。
因此,年幼的他,常常在兄弟姐妹们中充当起“和事佬”。
荔媚遭哥哥姐姐排挤时,受孤立的荔媚就只有越力一个玩伴了。越力还会动员哥哥姐姐说,“荔媚是妹妹,我们要帮着她”。年幼的他,虽然没有什么方法化解兄弟姐妹之间的小矛盾,但他总是用稚嫩的话语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越力还一字一句地告诉记者,“我刚来的时候,天天哭,现在不哭了。爸爸妈妈很好,我还有哥哥姐姐、妹妹。”
老五荔媚 “霸道公主”以前随地大小便
扎着六个小辫子的荔媚在孩子群中最为显眼,她总是骄傲地看着身旁的哥哥姐姐,年纪最小的她,倚着爸爸的疼爱,她成了家里“霸道的小公主”。
黄女士说:“我们家最小的最‘霸道'了,年龄小,爸爸又特别宠爱,她还会欺负哥哥姐姐呢”。荔媚每天早上起来要争第一,刷牙洗脸要争第一,出门上学要争第一……“争不上,她就哭”。
黄女士介绍说,荔媚刚来这个家庭时才2岁多,会随地大小便。白力还提议,“妈妈,咱不要荔媚了,她不爱干净”;保保也说,不喜欢荔媚。
感受到哥哥姐姐的排挤后,荔媚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之下,会到厕所大小便了。
年底拟增10户新家庭
新一批50名孩子又将找到家的温暖
“这些孩子进入模拟家庭后,至今没有被送回来的,从去年开始试点,孩子们都逐渐适应”。徐久介绍说,孩子们在家庭中生活和在福利院的集体生活还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性格逐渐变得活跃,也能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根据目前推出的效果来看,模拟家庭的养育模式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下一步,福利院将再增加模拟家庭的数量。
记者采访获悉,福利院计划在院内再开发三套房子,同时再租赁7间政府的廉租房,拟于今年年底新增10户模拟家庭,届时,新一批50名孩子又能找到家的温暖了。
家长与孩子们日久生情
如今黄女士这个家庭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多了。孩子父母,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陌生。昨日,仍然是个高温天气,记者采访的时候,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由于天气的炎热,她的脸上直冒汗,白力拿着毛巾走上前,“妈妈,我先帮你擦擦汗”……
黄女士说,家庭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了。每天,孩子的父母都送孩子上下学,晚上辅导孩子的功课,周末,一家人就去公园游玩。半年多的相处,黄女士向记者掰着指头讲述她的“战功”。白力,准备9月份上一年级了,孩子每天都很积极,在家看书写作业;其他4个看到姐姐上小学羡慕不已,姐姐做什么,他们立刻学样,一排整齐地跟着写作业(最小的只是跟着乱涂乱画);保保、道真比起以前,吐字渐渐会清晰一些;老四,已经能从1数到100了;荔媚也能从1数到20了。
在家里,黄女士叫孩子们的名字,孩子们总是很积极地答着“到”,并立刻跑到父母身边问询有啥事。“偶尔,我们周末的时间会出去陪陪他们的大姐(黄女士的亲生女儿),一回到家,我在门口一叫‘孩子们’,孩子们就蜂拥在家门口‘爸爸、妈妈’地叫嚷着”。最小的荔媚还会在妈妈进门的时候边唱边跳“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这首歌是黄女士教会她的,荔媚总是“现学现卖”,小小年纪的她总是让黄女士感动得流眼泪。
“我现在越来越离不开孩子们了,有一次去陪大女儿(亲生女儿)逛超市,我一直心不在焉,想着家里的五个小宝贝”。黄女士坦言,自从开始照顾这些孩子后,她和丈夫的生活变得有规律了,每天6点就起床为孩子们张罗早餐,每晚8点半后辅导完孩子的功课,晚上9点也带着孩子们睡觉了。
黄女士介绍,没有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一点也不规律,每天很晚起床,白天就很无聊,觉得时间特别长,“现在我们的生活正常了。等到协议到期,如果我们两人的身体还允许,将来我们还做临时父母”。
14个家都是和睦家庭
和黄女士夫妇现在的重组家庭一样,目前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已经组建了14个。这14个家庭中,有退休夫妇;也有下岗夫妇;甚至有为了孩子停薪留职的夫妇……每天,14个家庭都上演着不一样的故事。
在黄女士家楼上,住着陈先生一家,陈先生是一名街道的工作人员、妻子无业,后来,夫妇俩应聘成为“临时父母”后,陈先生便停薪留职,做起了“全职爸爸”。“经过半年多,我们现在的5个孩子都变化很大,老大今年期末考试成绩,比以前都好了很多;因脑瘫不会走路的老二,现在已经能一个人走上一段了……”
“临时父母”要求高
身体要健康年龄35岁以上
如果说64个孩子和14对父母是福利院版“家有儿女”中的主角,那么片子的制片人就是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了。那什么样的家长能成为其中的主角呢?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制定了较高的标准。据该院的徐久院长介绍,成为模拟家庭中的家长除了要身体健康等最基本的标准外,首先年龄要在35岁以上,最好是40至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家长,有照顾孩子的经验,他们自己的孩子差不多都已经大了,不会让父母操心。这样家长就能更多心思去照顾福利院的孩子们。”此外,学历要达到高中以上。
据介绍,去年招聘模拟家庭时,反响很大,有近50对家长前来应聘。重建后的家庭将签订一份3至5年的协议,据悉,目前签订协议的14户家庭都是以3年为一个期限。在家庭成立期间,福利院将给予模拟家庭的孩子生活费,按一个孩子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同时,每个家庭的父母还按抚育孩子的人数及其残疾程度获得每月400~500元的抚育费补贴,该项补贴资金主要由广州市财政核拨,部分资金由美国半边天基金会资助。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黄艳 通讯员 文燕媚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郭柯堂 实习生 李晓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