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家助学体系雏形已成
民间助学机构起初可能并没有想到,他们的助学举措,逐步影响并改变了政府公共财政的政策。
从助学项目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到,这几年,“民间助学”的系统已经越来越完整,不仅许多在校大学生的学费问题得到解决,新生从家门口到学校的“路途问题”也得到了关注。在这个方面,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的“高考贫困生寻访活动”走在了前列。随后,吉利集团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合作,也从寻访生源地贫困学子开始,一期资金就达到5000万元。
随着民间力量的逐步深入,国家的扶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倾斜。据介绍,中央财政专门设立的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资助5万名高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将奖励资助约51万名学生。高校国家助学金每年将资助约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
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教育部指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并按有关规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
“现行的对贫困生资助充分考虑到了帮助和奖励两个方面。”王旭明对《公益时报》说,伴随着新的资助政策的落实,我国高校将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体系。
“新资助体系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至少达500亿元。”据王旭明介绍,截止到2006年的12月,全国累计审批贷款的学生292万人,占贫困学生数量的一半。此外,2006年,全国约有33万新生凭“绿色通道”政策来办理入学手续,占全国特困学生总数的43%。
“‘入学带张表,无忧进学校’,我们国家现在的助学体系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公益时报》表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根据规定,今年每个录取的大学新生,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会收到大学寄送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手册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填写这一调查表,并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后,在报到时就可以通过学校专门设立的“绿色通道”入学。
在7月2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助学经费将达到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平均每100人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
这种政策的出台,对于急需帮助的贫困大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保障。因此,无论是扶贫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还是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均表示十分欣慰。
“在助学方面,民间组织所做的,不但是救助,更是引导和促进国家相关政策尽早出台。”“新长城”项目主管陈红涛对《公益时报》坦言,但是政策从出台到全面落实,贫困生惠享国家资助政策尚需时日,因此,“新长城”、“未来工程”、“圆梦行动”等均会再持续开展一段时间。
4. 现行救助供不应求
助学政策未能完全实施
王旭明给《公益时报》算了一笔账,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如果成绩优秀的话,还可以同时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每年最高可贷款6000元,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不可同时获得),那么,这个学生每年有望获得资助13000元至16000元。
当然,这笔账只在理论上成立,实际上能拿到各种资助的学生少之又少,甚至很多贫困生连最起码的助学贷款也很难申请到。
国家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前不久曾公开表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20%,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只占在校生的10%,发放工作仍然难以满足需要。
王旭明表示,这个现状的存在,是由于国家资助政策时间短,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例如投入偏低,资助面偏窄,资助强度偏低等,相当一部分困难的学生还没有得到有效资助,助学政策导向的设计也还需进一步科学、合理。”
有人指出,政府出台的一套助学贷款办法属于“政府请客,银行买单”,由于银行的经营正逐步商业化,金融机构对助学贷款这种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兴趣索然。
“由于现在有些地方经办银行、金融机构担心风险,有的地方现在开展的情况力度小,工作差。”王旭明说,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生源地贷款调研,部分省市正进行试点。
民间力量杯水车薪
国家政策有待完善,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急需帮助的贫困生何去何从?
“最近几年,民间很多组织、个人对贫困生给予了很多关怀,这也让贫困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国家的助学政策像阳光,有些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还是需要民间的力量来完成的。”王旭明说民间的助学力量也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
河北省青龙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学生数量比较多。同属青龙的双山子镇三合店村中,今年高考600分的张广彪一样困难,家中除父母、姐姐外,还有已70多岁年迈多病的祖父母和一个呆傻的叔叔。父亲20多年前因车祸致残,仍有部分肌肉缺失且布满伤痕的右腿,再加上骨股头坏死的左腿,只能勉强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55岁的母亲一直在饭店后厨洗盘子;还有一个家住肖营子镇赵丈子村的葛圣强,今年考了622分,姐姐正就读于河北科技大学(今年大二),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父亲常年在外打零工,母亲在唐山迁安一个瘫痪老人家中当保姆,家中只有74岁多病的奶奶。
为了让贫困学子上得起学,2005年4月秦皇岛市慈善协会成立以来,开始与秦皇岛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联合共同开展救助特困家庭大学生活动。2005年,秦皇岛市慈善协会和市福彩中心共同筹资33万元;2006年,筹资60万元;2007年,拟筹资100万元,对全市城乡特困家庭中300名学生进行资助。
尽管诸如秦皇岛市慈善协会一类公益机构,早已将视野投入到帮助贫困准大学生的行列,但单纯依靠民间救助,情况不容乐观。
对于貌似无处不在的政府助学政策和民间助学项目,张文杰深表遗憾。尽管家境贫寒,但是他既没有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也没有受到民间公益机构的青睐。
相关链接
国外高校收费对比
据悉,国外民间力量重心大都不在助学方面,和教育收费有直接关系。欧洲不少国家都实行大学免费或低收费制度:德国对本国和外籍大学生一律实行免费就读;北欧各国也实行大学免费入学制度;法国对大学生只收少量注册费;英国1998年以前一直对大学生免收学费,从1998年起开始试行收费办法;不少东欧国家也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制度。从美国公立大学的收费标准来看,每年几千美元的学费及杂费大约相当于美国家庭平均收入的八分之一,户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线水平的家庭基本上可以承受子女上公立大学的费用。而对家庭收入较低、本人成绩优秀的学生,美国的公立和私立大学还提供各种奖学金和政府贴息的学生贷款,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印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以印度著名的尼赫鲁大学为例,该校学生每学期只要交108卢比的学费和260卢比的住宿费(两项合计相当于人民币70元左右)。
■ 策划统筹 赵冠军 本报记者 赵冠军 宋 扬 胡丽波 特约记者 李淑丽 实习记者 郑祖伟 彭 聪 漫
画
|